这一切都源于海尔金控搭建的校园服务生态圈。在海尔金控的物联网共享金融生态中,各个触点间并非分隔独立,而是彼此相连,持续交互,形成一幅完整的校园“朋友圈”。在“朋友圈”内部围绕用户持续交互的过程中,校园场景中的更多需求随之显现。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海尔金控打造的校园场景还将链接更多校园相关服务资源,例如快递配送等生活服务;驾校、留学机构等教育服务等等。在不远的未来,校园服务“朋友圈”的模式也将复制到其他高校,覆盖全国的“校联网”有望得以构建。
在上述物联网走入校园的案例中,海尔金控以其独特的物联网金融实践,从做校园产业金融服务切入,依托用户交互建立触点网络,通过广泛链接生态资源,打造了攸关方共创共享的校园服务生态圈。
这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其产业生态不仅有资金支持,更有助力产业生态重构升级的跨界资源链接过程,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生态圈的搭建让各方得以共创价值,共享增值。学校提升了服务能力;运营商实现了规模扩张;第三方金融机构也因清晰可见的数据流更乐意提供金融服务;而最终学生体验也实现了迭代升级。
校联网案例绝非孤例,校联网以外,海尔金控的物联网金融范式也持续实践在健康、能源等各大产业领域实践。
践行“人单合一” 看海尔金控如何护航朋友圈
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实践,生态模式的建设可谓知易行难。从当下环境来看,高杠杆所可能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时刻牵扯着企业的神经。如何推动企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保持健康发展成为一道难题。
面对这道难题,海尔金控方面给出的答案是,保持对资本市场的开放态度以及践行“人单合一”的创业模式。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相比于传统模式下各金融机构间“竞争对手”的说辞,“共创共赢”更能体现海尔金控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关系。
发端于产业,海尔金控的物联网金融均为基于真实场景的实践,物联网风控下可将互联网大数据细化为更加清晰可见的小数据和流数据,数据的回溯可呈现出更加完整的财务及运营等数据,比如能将良好投资标的的资金流状况更好地呈现给金融机构,风控因此更加扎实,从而能够引入更多的金融要素,为生态圈中的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机会。
此外,在海尔金控方面看来,“人单合一”的模式是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的另一重要武器。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所谓“人单合一”即为让创客小微直接面对用户、面对市场,让企业变为打破边界的、更为灵活开放的、汇聚众多优质资源的创业平台。在“人单合一”的模式中,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起来,员工不再是企业的员工,而是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创客。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员工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这种价值又直接作用于用户的需求上,能够更充分地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以此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益捆绑的模式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杠杆。
时至今日,海尔集团开启“人单合一”模式已有十余年的光景。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单合一”模式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模式创新,无论是物联网共享金融理念还是“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海尔金控所追求的均为建立互惠互生的生态体系,并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据了解,物联网时代,海尔集团基于“人单合一”商业模式首创了物联网“三生”体系,来引爆物联网。所谓“三生”体系,即为生态圈、生态收入以及生态品牌。海尔金控构建的校联网生态亦可以“三生”的角度予以解读。如上述分析的“朋友圈”构建生态圈,“朋友圈”好友共创共赢产生生态收入,同时在此过程中,校联网的生态品牌逐渐显现,并形成一种强大的磁吸效应。比如,数家企业和校园在了解到校联网生态模式后,主动寻求合作,海尔金控的“朋友圈”也因此逐步扩大。
或许很难有人能够准确预言出,风口上的物联网金融未来将何去何从。但目前来看,物联网金融前景的迷雾中已有海尔金控等探路者先行,从“朋友圈”到生态圈的模式已然成形。未来,生态圈模式能否复制到更多的场景中,物联网金融能否改写更多的产业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21:57 | 软通动力深度参与2025全球数字经济... |
21:57 | 德艺文创:关于归还部分用于暂时补... |
21:57 | 飞凯材料:不存在逾期担保或涉及诉... |
21:57 | 江特电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 |
21:57 | 精锻科技:关于参股子公司完成注册... |
21:57 | 科兴制药: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
21:57 | 普瑞眼科:78829585股限售股将于7... |
21:57 | 日盈电子:678900股限售股将于7月9... |
21:57 | 兴业银行:关于董事任职的公告 |
21:57 | 智光电气:不存在逾期担保 |
21:56 | 现代牧业成功发行3.5亿美元5年期可... |
21:49 | 北斗星通:7月22日将召开2025年度...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