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中银协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2023)》:证券投资业务继续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支撑力量

2023-07-21 21:4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杨洁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方公众号7月21日消息,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贸金委”)在2023年全体成员会议上成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自2016年起第七次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报告》共分五章,梳理了2022-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进展,介绍了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情况,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了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最后总结了行业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出的政策建议。

    《报告》表示,2022年以来,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市场主体更好发挥人民币跨境结算与投融资功能。其中以《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最具代表性,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化仍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在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我国推出多项举措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政策框架,构建双向开放格局,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对于2022年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总体特点,《报告》提到,一是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近50%,已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第一大常用货币。二是证券投资业务继续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支撑力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2万亿元,其中,经常项目10.52万亿元,资本项目31.62万亿元,证券投资收付金额占资本项目收付金额的75%。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CIPS系统在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服务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截至2022年末,CIPS系统共有参与者1360家,较2021年新增101家;全年CIPS系统累计处理支付业务440万笔,同比增长31.7%。

    “2022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报告》表示,不过,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增强驱动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接受度的持续提升以及人民币跨境收付金融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等,都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迈向更高水平。

    对于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报告》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一是发挥央企、国企和跨国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交易商加强合作,引导鼓励其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中优先使用人民币;推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等重点区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二是提升人民币在股票、债券、外汇、要素等金融市场的计价、结算功能,积极营销境外发行人参与境内债券市场,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扩大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增强跨境展业及风险防控能力。三是通过多种期限和形式的跨境人民币境外贷款,配套资金交易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持续增长的跨境融资需求,助力构建人民币跨境使用生态。四是结合自贸区和自贸港不同的创新政策和发展模式,找准创新业务切入点,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与实践,为国内其他区域提供借鉴和参考;发挥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势,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提升业务风控能力进一步挖掘跨境人民币业务在外贸新业态场景下的应用。

    《报告》还从进一步加强内外部沟通合作、进一步促进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发挥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编辑 田冬)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