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中国好声音》IP创造商星空华文二次递表港交所 去年亏损达3.52亿元

2022-05-15 18:16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李雯珊

    5月13日晚间,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空华文”)再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星空华文听上去似乎有点陌生,实际上它是《中国好声音》、《这!就是街舞》、《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综艺节目的IP创造运营商。该公司曾于2021年11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赴港上市公司二次递表的主要原因是按照新财年补充更新相关材料信息,这次星空华文主要是更新2021年的相关数据。”

    上市之路荆棘坎坷

    资料显示,星空华文从事文娱相关IP行业,主营综艺及音乐制作。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收入计,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综艺节目IP创造商及运营商,收视市场份额为2%。2012年,该公司推出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收视和口碑上获得巨大成功。彼时,该公司名称为灿星文化。

    谈起星空华文的上市之路,可谓是荆棘坎坷。

    因《中国好声音》而一炮而红,灿星文化也一度成为资本宠儿,先后获得浙富集团、阿里巴巴、朗玛峰创投等多家机构的投资。2014年,灿星文化开始尝试赴港上市。实质上,灿星文化的母公司为星空传媒,其是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与华人文化基金共同注册成立的合资公司,两者分别持股47%、53%。但随着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退出,星空传媒股权架构大调整,灿星文化的“上市梦”被迫暂停。

    2018年2月转战A股上市,灿星文化向上海证监局递交了IPO辅导备案资料。因政策对综艺的监管力度开始加大,估值缩水,此次IPO再度按下了暂停键。

    2020年7月,灿星文化向创业板递交招股书。但是,2021年2月,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并未通过灿星文化的上市申请,IPO被终止。根据审议公告,此次未通过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拆除红筹架构后股权架构复杂,实控人认定理由不充分、披露不完整;二是因为公司2016年3月份收购相关公司梦响强音形成商誉19.68亿元,对此商誉的会计处理未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2021年8月,灿星文化与中国香港的星空华文传媒电影完成重组,改名为星空华文,并在2021年11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2021年亏损3.52亿元,成败皆因“好声音”?

    一边是荆棘坎坷的上市之路,一边是业绩表现的不如人意。

    星空华文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收入分为四部分,包括综艺节目IP运营和授权、音乐IP运营和授权、电影及剧集IP运营和授权、其它IP相关业务。该公司2019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8.06亿元、15.6亿元、11.2亿元;净溢利分别为3.8亿元,亏损2780万元,亏损3.52亿元。

    根据此前灿星文化提交的A股招股书信息,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8亿元,16.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2亿元,4.53亿元。由此可见,星空华文的业绩一路下滑。

    其中,综艺节目IP运营和授权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9年-2021年,综艺节目IP收入占比分别为74.2%,69.9%,78%。但该公司的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播到第十季,《蒙面唱将猜猜猜》已经第五季,《这!就是街舞》距今也已经第四季。

    对于星空华文而言,似乎成也“好声音”,败也“好声音”。2017年-2021年,该节目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65亿元、5.45亿元、4.62亿元、3.24亿元、2.51亿元,该节目实现的毛利分别为2.2亿元、2.64亿元、2.28亿元、5440万元、5600万元;该节目制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33%、32.96%,36.6%,29.8%,28.6%。

    “从星空华文的财务数据上来看,属于下滑态势,而且2021年还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对单一节目的依赖过高;通常而言,企业能否成功上市业绩、规模、成长性、产业发展趋势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我认为星空华文这次赴港上市,压力还是会比较大。”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表示。

    同时,他认为,综艺节目的IP都面临着观众审美疲劳,IP老化等问题;2018年以来各大视频平台自制综艺争相涌现,叠加近两年来疫情、短视频的冲击,对星空华文肯定有较大的影响。尽管该公司也尝试制作网综节目等新兴娱乐创新节目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但其效果均不如《中国好声音》,转型效果甚微。未来,能否有所突破,还在于企业的转型创新能力。

    除了受行业发展趋势影响外,由于星空华文2016年3月份收购梦响强音形成巨大商誉减值,2020年确认减值亏损3.86亿元,2021年确认减值亏损3.8亿元。“本来在业绩并不好的情况下,还存在大额商誉减值,商誉需每年作减值测试;同时若有其他事件发生或情况改变显示账面值可能减值时,则会频繁进行测试,这对公司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