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聚焦前沿技术 走向全球市场

2025-07-03 23:5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金婉霞

    上市公司如何平衡好经营的可持续性与未来性?

    日前,在云顶新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顶新耀”)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创新技术平台研发日上,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授权引进+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战略,云顶新耀逐渐实现了这一平衡。

    具体来看,在经营层面,云顶新耀以引进的大单品实现了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在布局创新上,公司通过聚焦mRNA疗法等前沿技术,陆续产出了一些成果。罗永庆表示,基于mRNA创新技术平台,云顶新耀已开发了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自体生成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三款核心产品管线。“公司已与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广泛接洽,未来将通过与国际伙伴合作,推动这些创新成果走向全球市场。”

    夯实竞争优势

    彻底治愈肿瘤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梦想。然而,现有的治疗技术难以在人体内建立起持久的免疫记忆,因此对降低肿瘤复发率的作用有限。通过改造mRNA,却有可能取得突破。

    “mRNA疗法借由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细胞内负责传递遗传指令的mRNA,进而让细胞生产出特定的蛋白质,可用于治疗肿瘤、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位行业人士称,在肿瘤治疗中,由于具有诱导免疫记忆的潜力,mRNA疗法或有望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被认为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颠覆式创新。

    大约是在5年前,云顶新耀“看中”了这一前沿技术。

    “一旦技术走通,科学家只需要改变mRNA的基因序列,就能生产出药物,将药物开发从传统的‘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还可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生产药物,使人体成为药物生产的‘智能工厂’,生产高效且低成本。”罗永庆表示,mRNA疗法正成为新的医学革命的催化剂。

    截至目前,全球也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了相关技术。于2017年成立的云顶新耀仍是一家年轻公司,它能行吗?

    “‘授权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战略是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战略之一。”罗永庆表示,在坚守研发创新的同时,公司也构建了与之匹配的战略支撑体系。

    一方面,通过授权引进的模式实现自我造血。财务数据显示,云顶新耀已引进了三款商业化产品依嘉、耐赋康、维适平,三者在2024年助力云顶新耀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461%。罗永庆表示,依托这些品种,预计到2030年,公司将实现100亿元的销售额。

    另一方面,通过布局前沿技术为公司注入成长动力。罗永庆表示,瞄准mRNA等先进疗法,云顶新耀成已构建了一个涵盖从抗原设计、mRNA序列优化、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到产业化生产的平台技术,是行业内极少数拥有端到端能力的公司。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

    今年6月底,全球制药巨头艾伯维有限公司宣布以高达21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生物技术新锐公司Capstan Therapeutics Inc,后者专有的脂质纳米颗粒平台技术,可实现对mRNA的递送,从而在体内生产特定的细胞。此外,礼来、强生、阿斯利康等外资药企纷纷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布局mRNA疗法、CAR-T等前沿治疗技术。

    相较于这些龙头企业,云顶新耀又有哪些竞争力?

    “公司内部拥有的专有脂质库超过500种,能够满足疫苗及自体生成CAR-T等多类项目的需求。”罗永庆表示,云顶新耀已完成了核心能力的布局:比如在抗原序列设计上,云顶新耀通过开发AI算法,实现了高效赋能,目前其算法系统已迭代至第三代;在递送系统上,云顶新耀已建立了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平台,在可电离脂质和隐形脂质方面都有专利布局。这两大技术正是mRNA疗法的核心技术壁垒。

    另外,在生产能力方面,据罗永庆介绍,今年6月份,云顶新耀嘉善工厂完成通用型肿瘤疫苗EVM14首批临床样品放行,预计8月中旬运抵美国临床中心。“云顶新耀是少数可全流程本土化生产mRNA疗法药物的中国企业。”他强调。

    目前,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技术平台,云顶新耀已构建了覆盖个性化肿瘤疫苗、通用型现货疫苗及自体生成CAR-T的产品管线。比如,其EVM16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计划下半年启动首例患者入组;其自体生成CAR-T则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脂质纳米颗粒系统开发而成,已取得多项临床前验证成果等。

    罗永庆强调,在进行国际商业合作的过程中,公司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设计交易架构,同时保留自我商业化选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