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王楠
随着雪季的到来,国内冰雪产业热度持续攀升。作为冰雪旅游标志性IP,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于11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20万立方米优质存冰已陆续入场,近万名工人将在120万平方米园区内打造冰雪景观,为新雪季增添核心吸引力。
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为冰雪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例如,11月11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2025—2026年冰雪季辽宁省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若干举措》提到,以大众冰雪为核心,充分挖掘辽宁冰雪文化内涵,深度整合全域优质冰雪资源,构建“冰雪+”“+冰雪”等玩冰嬉雪多元业态和场景体系,培育独具辽宁特色的冰雪生活方式,持续扩大冰雪消费能级。力争2025年至2026年冰雪季实现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3%,推动冰雪经济成为辽宁振兴发展新引擎。
南方省份同样积极布局,例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报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装备、冰雪服装等全产业链发展。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振,产业链各环节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推动冰雪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在雪场建设与大型设备这一核心环节,技术型企业成为产业筑基者。福建雪人集团作为冰雪产业制造领域单项冠军,依托压缩机、温控等核心技术优势,聚焦冰雪场地制冷解决方案及制冰造雪设备供应,可全面适配室内外溜冰场、滑雪场、冰雪大世界等各类冰雪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旅企业依托场景资源挖掘冰雪价值,浙江祥源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以旗下湖南莽山五指峰景区为核心载体布局冰雪文旅业务,每年11月份至次年2月份,该景区借助独特气候形成云海、雾凇等自然冰雪景观,同步举办“欢乐雪人节”等主题活动,为游客打造沉浸式冬季特色体验。未来,公司还将持续优化冰雪季运营策略,进一步释放冰雪文旅的市场潜力。
面对持续扩容的冰雪消费需求,旅游企业也顺势切入装备领域。11月26日,众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信旅游”)宣布成立全新滑雪品牌。众信旅游公关经理李梦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冰雪旅游是一条比较长的产业链,涉及交通、住宿餐饮、培训机构、雪场以及雪场所在地的旅游、消费资源。公司正在设计更多样化的产品,让冰雪旅游变成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
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冰雪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在布局区域市场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潜在风险,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冰雪产业具有强外溢效应,能有效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多个关联行业。其次,从产业链结构来看,上游主要包括冰雪装备制造、场地规划设计及冰雪科技研发;中游涵盖雪场/冰场运营、赛事组织、冰雪培训及数字模拟设备服务;下游则延伸至冰雪文旅、IP衍生品、媒体传播及保险金融等配套服务。最后,随着“冰雪+”模式深化,冰雪与教育、康养、电竞、元宇宙等新兴领域融合,催生出室内滑雪馆、虚拟滑雪平台等新业态,进一步拓宽产业链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