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再抛大额投资计划 中利集团独家回应:资金优化目标为50亿至60亿元

2022-03-24 06: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今年1月份的一场机构调研活动中,中利集团(002309.SZ)董事长王柏兴表示,2022年公司将聚焦光伏主业。

    此前,中利集团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该集团因专网通信业务“暴雷”及光伏板块业务收入下降等原因致全年预计将亏损32亿元至40亿元。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亏损压力,王柏兴仍将希望寄托在光伏业务上。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在新一轮技术变革过渡期,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力争实现弯道超车。”王柏兴在调研中表示。

    3月23日,中利集团发布投资公告,其全资子公司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腾晖光伏)与河北省阜平县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局和子公司阜平众为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众为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共同投资建设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基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以来,中利集团相继公布了多份项目投资公告,而针对现金流问题,该集团独家回应记者表示,正在通过收缩其他业务等措施来实现资金优化,预计资金优化的目标为50亿元至60亿元。

    光伏老兵的“加减法”

    上述《合作协议》显示,腾晖光伏、阜平县政府、众为新能源三方将共同建设阜平县光伏制造、发电项目等产业链基地。具体为,拟5年内在阜平县投资建设5GW异质结电池、5GW光伏组件制造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拟投资建设5GW“光伏+现代农业”发电项目,项目EPC总值约为210亿元。

    这是中利集团今年以来公布的第三份投资合作协议。此前,该集团先后与上海电力、华电集团湖北分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分别合作完成不少于1GW和约500MW的项目合作。

    十年轮回,中利集团再次站在光伏风口。

    2011年,王柏兴斥资4.82亿,以现金收购江苏腾晖电力51%股权,正式迈入光伏行业。次年,国内光伏行业遭遇欧美“双反”事件挫折,全行业盈利水平进入历史低点。但因腾晖电力主营电站业务,未受到严重波及。

    2012年,中利集团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财报——报告期内,该集团营收增长了31.8%,光伏组件及电站业务高达26.71%。

    2015年,中利集团提出了“万农光伏”战略。而主攻“光伏扶贫”策略一度使得该集团风光无限。

    然而,由于“先垫资后回本”的开发模式,让中利集团积蓄债务压力。2018年之后,该集团资金压力加大。2019年,中利集团开始剥离部分资产。

    资金压力之下,中利集团的“光伏梦”却未折戟。

    2021年半年度报显示,报告期内,该集团主营业务仍涵盖两大板块: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和特种线缆业务板块。其中,光伏行业在报告期内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8.87%,通信业务占21.74%。

    2022年,中利集团计划调整经营战略,计划通过“加减法”调整公司业务的方式回笼资金,为光伏“让路”。

    “集团将通过四种方式优化资金:其一,继续‘做减法’优化特种线缆板块业务,回笼资金;其二,积极推进扶贫电站回款工作;其三,通过股权再融资等方式;此外,还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在绑定下游重点客户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资金实力。”中利集团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上述举措预计资金优化的目标在50亿元至60亿元。

    再闯异质结赛道

    目前,中利集团光伏板块的业务从制造环节向下游电站环节持续延伸,包括单晶高效电池和大尺寸(182mm、210mm)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光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利集团加码光伏业务比重的动因或与其对未来技术发展走向的预判有关。

    “从2020年往后看5年时间,光伏行业第三轮重要技术变革将可能经历‘HJT替代PERC’的过程。”中利集团在2021年半年报中指出。为此,该集团试图加大其在中下游的电池、组件环节的技术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中利集团旗下子公司腾晖光伏近些年来始终持续布局N型技术研究,包括HJT和TOPCon领域。

    今年以来,N型电池技术加快迭代趋势,TOPCon、HJT、IBC等转换效率更高的电池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迈向产业链。

    因此,在上述与阜平县的合作中,中利集团拟合作投资建设5GW异质结电池项目。

    根据规划,上述异质结电池项目将于第二期、第三期建设,即于2023年6月建设2GW异质结电池,2024年建设3GW异质结电池制造项目。

    根据行业机构集邦新能源统计,2021年国内HJT规划产能约148.2GW,其中已建成产能为6.35GW,而目前HJT量产转化效率最高达到了25.31%。

    而根据中利集团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该报告期末,该集团单晶背钝化电池量产转换效率突破23%,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4.26%。相较之下,中利集团的电池转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早在2020年,中利集团便宣布闯入异质结赛道。

    2020年3月份,中利集团发布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预案中提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75亿元,用于投资两大项目,分别为:新建年产1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投资总额12亿;1GW高效TOPCon电池及组件技术改造项目1GW高效TOPCon电池及组件技术改造项目。

    但在2020年12月,中利集团宣布终止上述定增项目。其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反复研制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突破口,鉴于近期涉及本次募投项目的两种技术路线TOPCon电池和异质结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均出现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技术路线竞争预计短期内难有明确结果。”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