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康
近日,海印股份发布实施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这本是向市场释放的利好消息,但对比公司此前所承诺不低于2.5亿元(含)、不超过5亿元(含)的回购总金额,公司近半年来的回购金额仅占最低回购额的2%,最高回购额的1%,可谓是进展缓慢。
今年上半年,海印股份先是蹭“猪瘟疫苗”热点不成反屡次遭罚,紧接着公司的半年报业绩表现也不容乐观,再加上募投项目建设近三年,推进进度还不足40%。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向海印股份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没有回复。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2019年9月3日,海印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于2019年3月4日首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截至2019年8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91.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最高成交价为2.9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2.54元/股,成交金额为504.38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同时,海印股份也表示,自公司实施回购计划之日起,未达到首次回购股份事实发生之日(2019年3月4日)前五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累计成交量2.44亿股的25%。
对此,有资深证券从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此前的回购进度确实较为缓慢,能否在期限内达到承诺的金额尚需观察。此外,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持续回暖,未来随着市场整体情况向好,一旦股价顺势上涨超过公司最高回购价,海印股份此次回购可能会不了了之。”
而公司回购显得“没有诚意”或与公司业绩不振也有关联。数据显示,公司业绩继去年出现下滑后,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皆持续下滑。其中,公司百货业务、房地产业务及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半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07亿元,同比下降10.85%,其中百货业务、房地产业务及金融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71亿元、2.49亿元、5783.2万元,分别同比下滑3.5%、33.56%、24.78%;实现净利润5965.72万元,同比下降17.96%。海印股份表示,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当期上市公司地产项目结算收入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增加所致。
此外,公司在2016年建设的募投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原康桥镇)25街坊60/1丘项目截至2019年上半年进度仅为39.26%,对比2018年底的进度,项目推进进度还不足5%。该项目原定于将在今年9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从目前的项目进度以及推进速度来看,恐难完成。
提前终止经营中华广场或受疫苗神药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司发布半年报的当日,海印股份还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与广州兴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盛地产”)签署《<中华广场合作经营合同书>解除协议》。未来,海印股份将不再与兴盛地产合作经营中华广场。对此,公司表示,此次签署的《<中华广场合作经营合同书>解除协议》是基于公司对业务发展方向的分析与调整,不会对公司造成财务上的损失。本次事项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会对公司当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而海印股份和兴盛地产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9年,海印股份以年租金1.32亿元的价格接手中华广场商业物业经营,且约定了从第三年开始合作经营费用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按3.25%的比例递增,合作期限至2023年。据海印股份宣传,这是公司进入大型购物中心业态的第一个项目,目标是打造成一个高端时尚潮流购物中心。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中华广场雄踞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地拥3.5万平方米,其中,商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写字楼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座融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和甲级写字楼为一体的广州市标志性建筑,曾经是广州城中的打卡圣地。
对此,市场上有声音猜测,此次海印股份提前退出中华广场合作运营,可能与此前“疫苗神药”事件有关。今年6月,海印股份披露神药公告后,引起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对此,证监局,深交所等监管部门均对公司和公司管理层做出了处罚决定,而在近日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海印股份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还被作为反面典型进行点名通报。
“商业运营中品牌效应还是较为重要的,这次事件对公司的品牌价值是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否会导致上述结果无法确定。”前述资深证券从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