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顾贞全
9月5日,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000960.SZ,以下简称:锡业股份)发布响应锡行业联合减产的公告:为积极响应中国锡行业企业联合减产倡议,应对锡行业所面临的原料供应紧张等行业状况,实现中国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实施减产。预计2019年度公司精锡生产量将比全年生产计划减少10%左右。
受此消息提振,7月份以来的锡期货价格的大幅下跌由此逆转,沪锡期货今日价格在午后直线拉涨,涨幅近5%;锡业股份的股价也“应市而涨”,今日最高价格达到11.85元/股,涨幅为8.62%。
响应减产号召推动产能升级
据业内有色金属涂姓研究员分析,2019年7月份以来,国内外锡期货价格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也带动了国内外锡现货价格的同步下跌,全球锡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遭受重大影响、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该研究员表示:“尤其是在今年7月2日出现了沪锡期货暴跌。从供应端的角度看,现在的价格已经逼近缅矿成本,如果价格继续下行,将倒逼上游矿端减产,并且抑制未来新矿山项目的投产。”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各个参与2019年亚洲锡业周的企业一致决定:中国锡冶炼企业将联合减产2.02万吨,以切实维护锡行业的健康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锡业股份作为国内锡产业的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未受到环保成本、锡价不稳定等因素的冲击,“逆市前行”实现营收为220.33亿元,实现了9.80%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样也有小幅增长。即便自身经营生产未受到较大波及,锡业股份在会上仍旧积极响应减产号召,维护全行业的利益。
锡业股份某位高管表示:“当前低迷的价格已经严重背离锡金属的基本面,伤害到了锡行业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今年下半年起,整个锡行业都面临原料供应紧张的问题,锡业股份虽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但是我们有责任维护全行业的经营稳定性,此倡议有利于锡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共识。”
此外,各企业还积极响应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表示除了目前所采取的必需的减产措施,更要积极主动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注重环保自律,推动行业产能升级。
同时,环保的高标准也是对整个锡产业“健康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是一种典型的污染较高的工业,其整个生产过程排放物的处理脱离不开“环保”二字,更环保、高质量的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早在2016年时,国内各个锡业骨干就提出要严格执行《环保法》,注重清洁生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锡业股份共计投入环境保护资金5.40亿元。其中,用于现有污染源的控制、环保设施的运行方面2.06亿元;建设项目“三同时”投入资金2.59亿元;环境绿化投资190万元;污染源治理资金729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20.25万平方米,共计缴纳环保税48.39万元。各单位共组织环保培训126次,培训人员5667人次。
矿源枯竭十年后或“无锡”
锡企除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的角度,“提倡环保”这一概念也包括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理念,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提出预警——截至2017年末,中国锡储量全球居首,占比达到23%。全球锡精矿供给主要来自中国、印尼和缅甸,但三国经过长年开采,锡储采比已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探矿活动不断进行,但并未刺激储量增加,锡资源紧缺程度日益增加。
这次的亚洲锡业周会议上的专家们也表露了同样的担忧:“锡作为全球最稀缺的矿种之一,按目前全球锡资源储量和消耗量估计,仅能保障未来10年左右的用量。现在中国、缅甸、印尼、马来西亚等主产国锡原矿品位已系统性降低,开采难度逐渐加大,开采成本逐渐升高。从中长期看锡资源减少的趋势和成本的抬高是不可逆的。
储量已现底,如何做到可持续开产和生产锡产品是一个长久的“命题”,采取必要的减产措施以维持锡产业更长远的生命力是会议达成的共识。在中国锡冶炼企业的联合带动下,作为全球主要的精锡供应商PT
Timah(Persero)和Tbk(印尼天马公司)也表示:将减产1万吨以上,以切实维护锡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亚洲锡业周会议上,一位国内资深专家更是坦诚相告:“再不减产惜用,10年之后,全球用锡将有市无价,锡业股份作为全球锡铟储量最大企业,不仅仅想到盈利,要有担当和责任,要减产惜售保护有限矿资源,我个人也预计,锡企锡行业将迎来新的商机和挑战,全球锡价上涨之势不可阻挡”。
当天午后,国内知名有色金属企业——赣锋锂业、明泰铝业、翔鹭钨业等均反映热烈,云南有色金属板块全线跟涨,其中锡业股份涨幅最高,最高涨幅8.62%。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