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海信电器激光电视:中国电视40年的光荣与梦想

2018-12-18 09:40  来源:证券日报网 石运来

    从CRT电视、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激光电视,中国电视产业和技术的“进化史”,也正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一部变迁史。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激光电视在成为气候之前,是一个个在困境中求生的故事。

1.jpg

    海信电器用了整整11年把激光电视这个“口水中长大的孩子”从一个产品做到了一个产业,也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了一个行业。

    对中国彩电产业来说,原创一个品类实现超越,不再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任务。

    中国的第一次先发优势一项关乎彩电业未来的事业

    自1958年天津712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以后的几十年间,历经电视黑白显示技术、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中国上百家电视企业饱受缺乏核心技术困扰,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在一次讲话中,时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发问:“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方向在哪里?”

    一直有着技术反超梦的海信电器做出了大胆尝试——以激光显示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

    2007年,海信电器开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并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刘卫东担任课题组组长。2011年,相关研究人员一并划入新成立的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显示所,进行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201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TC110)正式成立激光显示工作组。海信电器首席科学家刘卫东当选为激光显示工作组的召集人。

    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在显示领域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在此之前,显示领域的标准制定多由日韩国家主导。“在大多数显示技术上,中国还是落后的,但激光显示,我们有先发优势。”刘卫东说。

    试错4年确定技术路线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

    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摸索,成为海信电器研发团队遇到的的最大难题。经过4年多的试错,2012年初,一台体现海信激光电视雏形的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在美国CES上展出,这是海信首次公开展示激光电视技术路线。等到一年之后,LG才正式展示了类似的产品。

    很快,技术的尝鲜者们再次陷入困境,大多数厂商选择了退出,包括LG在内终止了技术的开发。但海信电器的选择是招兵买马,继续做下去。

    2012年,在投影模组研究和开发20年之久的李文宗博士带领7个人的台湾团队加入海信,成员技术专长分布在激光投影所需的电(电路)、热(散热)、光(发光)、机(机械)等方向,弥补了海信在机械和散热方面的研发短板。

    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从2007到2014,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正是凭借在激光显示技术上独树一帜的开拓性创新,海信成为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平板显示技术委员会(TC110)激光显示标准组组长单位,刘卫东博士成为该标准工作组的召集人。

    一把手工程打造口水中长大的孩子

    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如果最高领导者没有技术背景,很难在技术创新方面出现重大突破。坚定不移推动电视产品走向高端,往技术深度更高的层面去做,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如今,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申请478多项专利,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可100%自主研发设计,从研发、设计到整机生产制造完全自主运营,70%以上的制造成本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某种程度上,周厚健是海信激光电视的首席产品经理。他每周都会多次关注激光电视,对激光电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非常熟悉。包括更加开放地进行技术合作,引进大量行业内部专家,关键人员的薪酬制定,也是直接参与指导。

    像每一个新生事物一样,海信电器主导的激光电视宿命般地在在质疑、指责甚至攻击中壮大。目前,全球2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高玉岭把激光电视比作“在口水中长大的孩子”。

    而让产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甚至追捧,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最大肯定。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无论是零售量还是零售额上看,海信激光电视都已经稳稳占据中国80吋及以上市场半壁江山,其中8月份的零售量占比更是达到了64.37%。

    据介绍,向更小尺寸、更高画质的产品发力,使激光电视在更多尺寸段上实现其他显示方式电视的替代,是海信激光显示研发团队的接下来的新任务。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