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勇
全国16个区域建立了生产基地,遍布大江南北的19万多个零售终端,一块小小的面包,被桃李做成了40余亿元的大产业。
主板上市公司桃李面包3月27日晚发布2017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0.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42%,实现营业利润6.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1。规模和利润同步发展,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也进一步拉大了竞争差距。
作为国内知名的跨区域经营“中央工厂+批发”式烘焙食品生产企业,桃李面包主要产品为“桃李”品牌面包,目前拥有3大系列30余个品种的面包产品。此外,公司还生产月饼、粽子等针对传统节假日开发的节日食品。
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占公司营收98.16%的核心业务面包及糕点方面2017年度实现收入4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49%,毛利率较上年增加1.66个百分点,达到37.07%,增长规模和增长质量双双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烘焙行业快速发展,在数量、质量、生产工艺和技术等方面均不断提高,市场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作为烘焙行业的重要分支,截止至2017年,面包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46.35亿元增至2017年的332.77亿元,面包行业的销售量也从2014年的194.36万吨增至2017年的227.63万吨。
桃李面包在公开披露的年报中表示,公司采用“中央工厂+批发”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在面包的细分品类上,聚焦于少而精,不追求品种多,追求单品生产销售规模。大规模的生产可降低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直接销售给商超等终端,可大幅降低公司的销售费用。记者了解到,桃李采用直营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截至2017底,已在全国市场建立了19万多个零售终端。此外,公司在与永辉、华润万家、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随着对南方市场的拓展,公司与该地区的知名连锁超市步步高、人人乐、新华都、佳世客、嘉荣超市等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公司加快全国市场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披露的报告显示,除了东北、华北等传统优势区域的稳步增长,华中、华南等新拓区域增势明显。其中公司在华中地区实现收入1584.42万元,同比增长180.64%,华南地区更是呈现倍数增长,成功跨越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在华南区域实现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567.56%。
从白山黑水的塞外寒土,到四季湿润的宝岛海南,随着公司的稳步扩张,桃李面包的生产销售网络也已实现大范围的有效覆盖。除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省份外,都有下属子孙公司的存在,基本实现了全国布局。“桃李”遍及天下的梦想已渐行渐近。
公司在披露的公告中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包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质量、营销、服务和管理等非价格因素在行业竞争中的作用将逐步体现,在发展过程中小型生产加工作坊将不断被淘汰,具备品牌知名度、规模效应的企业将得到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将充分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逐步建立并完善布局合理、高效运营的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销售渠道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满足国内重点市场的消费需求,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奠定公司在中国面包行业的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