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萌
8月4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8872.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0%。其中,出口16883亿元,增长15.0%;进口21989.6亿元,增长3.2%。服务贸易逆差51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22.1亿元。
从数据来看,旅行服务出口增长最快。上半年,旅行服务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达10802.9亿元,增长12.3%,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其中,出口增长68.7%,进口增长5.5%。
此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5025.4亿元,增长6.0%。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较大,金额分别为6391亿元、5293.8亿元,增速分别为3.1%、12.7%。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8650.4亿元,增长7.8%;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6375亿元,增长3.6%;顺差2275.4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409.2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结构持续优化,贸易逆差显著收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稳步增长与旅行服务的强劲复苏构成拉动服务贸易增长的双引擎。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增速远超进口增速,这表明我国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7月1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有“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都在不断夯实。
今年以来,多地围绕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出台政策举措。比如,《江苏省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以数字贸易为牵引,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省服务贸易规模达到6000亿元;《陕西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025年至2027年,陕西省服务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各地纷纷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服务领域国际竞争力。“下半年,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旅行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等将继续快速增长,服务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刘向东说。
谈及如何创新提升服务贸易,陈建伟表示,首先,应深化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传统服务业,并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其次,需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研发设计、专业服务等知识密集型领域,吸引全球高端要素以促进产业升级;最后,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