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0月份净投放200亿元

2025-11-04 23:16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琪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5年10月份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其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表明,10月份央行已恢复2025年1月份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操作。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要求,去年8月份,央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央行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灵活搭配,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今年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央行行长潘功胜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我们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0月份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同时,200亿元的较低净买入规模也体现了央行无意引起利率过快下行,操作稳健,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当前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央行接下来将综合运用各类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

    在今年年初国债买卖暂停后,央行主要通过开展买断式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保障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从11月份来看,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以及9000亿元MLF到期。

    11月4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招标公告显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5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因此,在开展上述操作后,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将实现等量续做。

    王青认为,11月份央行加量续做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意味着11月份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合计仍将延续净投放。主要原因在于11月份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有可能处于较高水平;10月份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后,接下来会带动配套贷款较快增长;11月份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也有明显增加。以上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着眼于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明明认为,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