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今年以来,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7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在即,《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多家机构,对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及社融等情况进行前瞻。
综合业界观点来看,专家及机构虽然对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存在分歧,但均预计新增社融将同比增加。回顾去年7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亿元,新增社融为7708亿元。
从新增信贷来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7月份是信贷小月,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约3500亿元。一方面,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取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是一个重要发力点。可以看到,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继续较大规模注入中期流动性,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同时,监管层正在推动银行加快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拨付,增强对居民消费贷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上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下半年债务置换对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扰动减弱。
华源证券研报及兴业研究公司研报中均预计,7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为2000亿元。
从新增社融来看,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7月份新增社融1.46万亿元。结构中,在直接融资方面,预计社融同比支撑项主要来自政府债券,高频数据显示7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约1.27万亿元,同比多增约5769亿元;预计7月份企业债净融资规模3700亿元,同比多增1664亿元。未贴现票据方面,预计7月份未贴现票据延续负增,增量略小于去年同期。
兴业研究公司研报中分析,财政发力下7月份社融增速预计继续上行。从政府债券来看,地方政府债发行进一步提速,7月份政府债净融资继续处于万亿元以上规模,呈现同比多增。结合信贷规模来看,7月份新增社融预计为1.65万亿元。
王青预计,7月份新增社融约1.7万亿元,同比将延续上月的大幅多增态势。除投向实体经济的新增贷款与上年同期相比会有一定幅度的多增外,7月份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点仍是政府债券融资。
日前,央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执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王青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方向进一步发力,其中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降息降准。预计三季度末前后,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降息降准,这也是下半年促消费、扩投资、引导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的一个重要发力点。与此同时,央行还将适时恢复国债买卖,综合运用MLF(中期借贷便利)、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这不仅能够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配合政府债券发行,也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