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殷高峰
根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消息,近日,该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受利好消息影响,11月11日,A股钙钛矿电池概念板块大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钙钛矿电池概念板块整体涨幅达2.98%。其中,中来股份、拓日新能、中利集团、协鑫集成、国晟科技等多只概念股涨停。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热潮
运行稳定性提升成为此次技术突破的亮点。据报道,此次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和最大功率输出点条件下持续运行1529小时后,仍可保持初始效率的86.3%。此外,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与85℃光热耦合加速老化条件下,持续运行1000小时后仍能维持初始效率的82.8%。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技术突破,在效率和稳定性这两个最关键指标上同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吴证券认为,钙钛矿效率潜力高、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方向。预计钙钛矿产能2030年有望超过100GW(吉瓦),组件市场近400亿元规模,设备企业逐步受益。下游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分布式场景渗透率2030年有望率先提升至5.6%,地面市场逐步拓展。
屈放进一步表示,钙钛矿相比于现有电池技术还拥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应用场景广阔等实际优势。但也存在长期稳定性面临考验、大规模应用不稳定等问题。近年来,光伏制造企业在钙钛矿技术路线上不断改进,实现技术的逐步积累,未来钙钛矿有望成为光伏行业新的增长点。虽然前方仍有挑战,但光伏产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多元化应用发展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钙钛矿技术正扮演着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角色。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事实上,目前钙钛矿领域已经呈现出“技术突破、产业落地与供应链自主化并进”的强劲态势。
近年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保持对前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持续研究,多次刷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2025年4月份,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4.85%。
隆基绿能有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钙钛矿领域下一步的重点突破方向将聚焦于解决稳定性、大面积制备一致性及循环寿命等核心挑战。例如,钙钛矿材料在光热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空穴传输层在绒面衬底上的均匀覆盖等问题仍需优化,公司正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新型传输材料和钝化工艺,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除隆基绿能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该领域。据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披露,今年上半年,京东方研发了20余款钙钛矿光伏产品,钙钛矿光伏中试线产品发电效率突破18%。
京东方董事、首席运营官王锡平表示,公司布局钙钛矿产业是基于“第N曲线”的战略升维,旨在将过去在显示器件领域,特别是OLED工艺方面的积累,复用于钙钛矿领域。目前,京东方1.2米、2.4米钙钛矿光伏中试线的效率与稳定性已通过ITC认证,钙钛矿光伏的寿命稳定性已基本得到保障。接下来,公司将不断提升钙钛矿光伏发电效率。
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了钙钛矿领域布局情况。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部署了下一代新型高效钙钛矿/硅一体化叠层电池技术的开发。该电池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为公司提供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拓展产品市场。
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钙钛矿光伏设备的企业,凭借在该领域的前瞻性投入,已构建覆盖研发线至GW级量产的全周期设备解决方案。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回复投资者称,目前公司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产品转换效率已突破34.78%,210半片全尺寸电池(全面积)效率达到28.39%,处于行业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