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笑寒
近日,财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其车均保费情况也随之揭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11日,共有67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车均保费情况,其中车均保费最高为5700元,最低为880元,共有39家险企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
车险是财险业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以下简称“保费收入”)为6836亿元,占财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近一半。而车均保费是衡量财险公司车险业务质量与定价水平的关键指标,受到市场普遍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67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车均保费情况。其中,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财险”)的车均保费最高,为5700元,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车均保费最低,为880元。67家财险公司的车均保费平均值为2079元,中位数为1836.89元。
从分布情况来看,67家财险公司中,车均保费在3000元及以上的财险公司有12家,在2000元至3000元(含2000元,不含3000元)的财险公司有16家,在1000元至2000元(含1000元,不含2000元)的财险公司有34家,低于1000元的财险公司有5家。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财险、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财险”)等业务范围主要聚焦新能源车险的财险公司车均保费仍旧较高,均超过4000元。
“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较高,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较高和维修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新能源汽车构造不同导致新能源车险成本结构变化,推动维修成本升高;二是新能源车险风险特征有所改变,营运性质的新能源车出险率和赔付率较高,使得保费有所升高;三是险企对新能源车险的经营时间较短,定价策略存在差异和误区,难以准确估计风险。
中国精算师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蕾在此前举办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中欧保险创新论坛上曾谈到,2024年新能源车险整体承保情况呈亏损状态,这暴露出产品定价与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车险费率回溯分析的结果显示,新能源车险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左右,但新能源车险的车均保费仅是燃油车险的1.7倍,达不到2.2倍的水平,也就是说,新能源车险的保费无法覆盖其风险成本。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车险相关规定推出和市场日益成熟,部分险企经营新能源车险或将局部实现盈利。同时,有头部险企管理层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部分险企新能源车险已经进入盈利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在市场新规不断完善和经验积累助推险企风控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初现改善,但电池成本高、维修生态仍有待成熟完善。短期来看,新能源车险市场或许难以全面盈利,但局部试点或可率先突破盈亏线。
展望未来,东莞证券分析师李嘉俊预计,2025年全年车险保费保持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各上市险企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深化客户经营,提高客户留存率,推动车险保费稳步增长。在当前汽车行业发展背景及险企内部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双轮驱动下,全年车险保费有望延续稳健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