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吴晓璐
“去年9月份以来,证监会联合相关部门果断推出力度空前、超预期、超常规的稳市增量政策,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更加稳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杨宗儒介绍,广东证监局会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中央驻粤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各项稳市增量政策在广东落实落细,助力资本市场回暖向好。
一是推动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分红。会同省有关部门支持46家上市公司获得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78亿元。2024年,广东辖区有198家次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发布回购增持计划208亿元,家数和金额分别占全市场的10.2%、8.8%;37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1115亿元,股息支付率5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此外,广发证券、易方达基金等机构获批开展互换便利操作。
二是加快提升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推动组建广东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联盟并召开新质并购论坛,指导广东上市公司协会建立并购重组“标的库”,目前在库企业已超过2000家。2024年,辖区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或重组项目125单,已披露金额672亿元。
三是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按照“政策宣讲先行、抓紧个案落地、滚动分期披露”的推进思路,全面梳理主要指数成份股及长期破净公司名单,建立工作台账,指导辖区17家上市公司率先审议披露市值管理制度相关内容。
四是鼓励基金管理公司实施一系列壮大中长期资金的举措。业绩导向方面,推动辖区基金管理公司拉长考核期限,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积极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和引领作用。产品和服务方面,支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当前辖区基金管理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近六成。同时,推动辖区基金管理公司加快布局养老金基金产品。
另外,杨宗儒表示,去年以来,广东证监局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新“国九条”精神,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配合出台新“国九条”省级贯彻落实意见。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出台后,广东证监局积极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市通报最新政策情况,结合广东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的相关建议。今年1月份,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28条具体措施,全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广东现代化建设。
二是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在科技金融方面,重点加强科技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做实做深“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指导广东股交中心完善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2024年,广东辖区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0家,IPO融资额60.7亿元,其中9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60%属于专精特新企业;辖区企业新发366亿元科创债,同比增长190%,募集资金均投向前沿科技领域。截至2024年底,辖区私募基金在投项目数量1.3万个、在投本金6431.3亿元。其中,在投高新技术企业和初创科技企业项目数量分别为5886个、10412个。支持设立S基金联盟并发行3只总规模40亿元的S基金。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