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房住不炒”第三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 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要六路出击

2021-03-08 01:24  来源:证券日报 闫立良 王丽新 郭冀川

    重点城市一年只卖三次地

    稳房价从源头抓起

    “增加土地供应”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的办法之一。

    “住房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房地产基础性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长效机制的重要骨架。”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大城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突出的现状下,未来土地的供应要与城市住房需求相匹配,需求多的城市增加土地供应。”

    近期热议的重点城市土地供应“两集中”制正试图切断资金与土地的正反馈,降低地方对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依赖,重塑市场格局。“两集中”简单来说就是:核心一线、二线城市,一年只卖3次地,集中公示,集中招拍挂出让。

    “将以往零散出让的涓涓细流变成集中出让的放量供地,一些地方政府原有的‘先次后好’供地顺序的无法继续,集中供地必然会带来项目的集中入市,为住房供应带来稳定预期,一定程度上将平抑房价上涨压力。”同策研究院分析师方玉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在市场周期正常格局下,部分房企将转移阵地,将不集中出让土地的三线、四线城市作为投资的补充,引导各线城市房地产均衡发展。

    “‘两集中’土地出让模式是‘上冰袋物理降温’,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仍需从构建长效机制方面去完善,从市场角度去配置土地资源,在很多细节上下功夫。”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比如说哪块土地收储竞拍时,土地收益是多少,对周边会产生什么影响,细节透明化,算好账再去定地价,这样想拿的开发商就会想清楚,引导地价回归理性。

    “在土地长效机制方面,应该明确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优质优价’是市场规律,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尽量考虑公共资源、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在空间上的均衡性,才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资源过于集中带来的‘地王’问题。”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集中出让让土地市场从价高者得、赢者通吃变成“雨露均沾”,打破头部开发商垄断的格局,其影响不亚于招拍挂制度,但同时也建议各城市错开出让时间,合理安排节奏,避免“赶大集”式的集中抢购。

    总体而言,“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进入长效机制调控阶段。20多年的商品房发展史,我们经历了从供需端调控——融资端调控——如今长效机制建立的阶段。”方玉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土地端和金融端长效机制的建立,意味着房地产源头上的长效机制就建立了,理论上从源头上控制地价,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