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金海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探讨

2018-04-02 16:48  来源:证券日报网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金海年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政府部门尤其是金融相关部门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让我们对接下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

    在此,我认为未来金融改革的关键可以包括对内面向实体经济的融资体系改革和对外面向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机制改革两个方面。

    一、建立通畅联动的一二级市场统一机制,发展股权融资实现杠杆均衡、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实体经济不等于制造业,防范金融风险既包括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更包括制造业产能过剩、污染排放和高能耗的泡沫。科学的实体经济的内涵,既包括高质量面向居民需求的第二产业,也包括现代服务业,既包括商品与服务,也包括公共品与服务。说到底,实体经济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普惠国民的能力。因此,资本的根本目的是支持科技创新,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将创新成果普惠到全体国民。

    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

    1、建立面向创新、创业的融资体系,将产学研资四方面结合起来,建立通畅的从基础科研投资到风险投资直至公开市场的发展通道,对微小中大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转型跨越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匹配的融资渠道和成长变化的转换机制。

    2、针对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问题,这也是高杠杆的体制原因,疏导发展中应有的融资需求从债权融资平衡到股权融资,进行以A股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改革,在发展中去杠杆。以IPO注册制和退市机制为核心,建立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活水机制,让优秀规范的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节奏上市融资,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制度化的转板机制,使企业随着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能及时在多层次的融资资本市场之间进行转换;同时也完善增发和并购的融资需求。

    3、建立专业的公开市场,解决定价悖论难题。对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不良资产处置等专门领域的定价难题,通过公开市场的市场定价,接触国有资产流失或价格难以被市场接受的两难局面,也避免内部操作或招标等定价缺陷,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4、发展多层次的债券市场,让中小企业也可进行公开规范的债权融资,增加直接融资,优化间接融资。我国现有的债券市场,主要面向高信用等级的大企业,同时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和面向小微企业的企业主债权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并同时完善企业个性化的债权融资渠道(如信托、委托贷款、债权众筹等),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途径。

    5、建立国内多层次的股权融资和资本市场以及多层次的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跨市场对接机制,让资本高效流动起来。

    二、逐步建立面向一篮子商品的独立汇率定价机制,建立包含官方储备、中国企业储备、中国家庭储备在内的大外汇储备体系。

    现有的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评价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一价理论”,认为汇率应反映同一商品的不同货币价格的区别,这忽视了不同经济体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导致的价格区别。

    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和国际使用率以及影响力的提高,国际化是大趋势,国际地位必将日益提高。现有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决定机制存在着政策不独立的问题,从我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来看,大国货币汇率是由其农业净产出和国际贸易供求、国际资本供求以及制度和预期等四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为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未来日益重要的国际储备地位,人民币汇率应逐步从目前的参考一篮子货币向参考一篮子商品(包括农产品、国际贸易品、资产品)与一篮子货币结合的定价机制过渡,以制度调节对冲预期的偏离,建立更加独立稳定的汇率机制,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优化外汇储备的规模与效率,也应将企业和家庭的储备与官方储备一并考虑。这样,只要保持央行外汇储备与中国企业和家庭外汇储备的总和与外债、国际贸易赤字、资本项目赤字、市场调节准备这四项的总和大致平衡即可。按目前的情况,我国的央行外汇储备最优规模在18000-20000亿美元左右。

    当然,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内容很广泛,以上只是当前最根本的几个方面。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