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四川辖区年内已有4家公司可转债上市 资产负债率均低于60%

2020-11-21 10:42  来源:证券日报网 舒娅疆 蒙婷婷

    本报记者 舒娅疆 见习记者 蒙婷婷

    近年来,随着发债主体逐年增多,发债规模也逐渐扩大。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1月15日,2020年以来公司债券发行总规模为2.94万亿元,同比增长36.74%。规模扩大的同时,近期债券市场也频频出现违约现象。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了四川辖区上市企业发债情况,2020年以来已有4家企业发行可转债,发债企业资产负债率均低于60%,四川辖区债券市场基本稳健。此外,目前还有3家企业已发布可转债预案,相关发行工作在稳步推进中。

    四川辖区债券市场基本稳健

    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四川辖区已有4家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陆续上市,合计募集资金约61.59亿元。2019年度,四川辖区亦有4家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上市交易,合计募集资金约108.4亿元。不难看出,随着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拓展,公司债券尤其是可转债,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

    具体来看,四川辖区今年已发行上市可转债的4家公司分别是新希望、康弘药业、国光股份、华体科技,分属于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化工和电子四大行业。其中,新希望发行的40亿元可转债拟全部用于生猪养殖项目;国光股份将此次募集的3.2亿元用于建设“年产2.2万吨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制剂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等3个项目。国光股份董事会秘书何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可转债的发行,一方面是落实政府搬迁改造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国光股份快速发展的需要。”

    某上市企业不愿具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可转债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工具。今年初,公司发行可转债高效地解决了在募投项目上资金的投入问题。目前,在法定时间内已触发强制赎回条件并已进入赎回实施阶段,企业相应负担的资金使用成本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1月20日,四川辖区今年还有新乳业、帝欧家居、新希望(年内第二次)等3只川股发布了可转债预案,合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7.18亿元,目前相关发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发债企业资产负债率均低于60%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据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在经营层面,今年前三季度,前述4家公司均实现了归母净利润为正。其中,新希望在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47.88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归母净利润50.85亿元,同比增长65.54%。在财务数据方面,上述4家今年发债的上市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在60%以下,其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是国光股份。

    对于如何有效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履行债务责任,何颉告诉记者:“作为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产品最多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销售额最大的公司,国光股份在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现款的方式结算,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债券赎回、债券付息能力。此外,公司控股股东颜昌绪以其合法拥有的国光股份5400万股股票作为质押资产对此次公司发行可转债进行质押担保,确保不发生违约。”

    据了解,2017年至2019年国光股份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2.35亿元、2.01亿元,连续三年平均净利润超过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92亿元、1.54亿元、2.16亿元,连续三年为正。2020年前三季度,国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同比增长9.11%;实现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9.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53亿元,同比增长30%。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企业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自己的盈利能力以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有效保证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履行债务责任。”

    投资者如何规避信用债“雷区”?

    对于近期债券市场频频出现的违约现象。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分析认为,一些发债主体为了制造高盈利能力、强偿付能力的假象,往往会将一些自己对其控股力并不足够强但却足够优秀的“超级子公司”强行纳入合并报表,以此来获取极高的信用评级,但这些作为发债信用责任主体的母公司的个别报表数据却可能十分难看,这为此类债券日后的信用违约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违约现象损害了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给发债主体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国光股份董事会秘书何颉认为,为有效防范债券的违约风险,首先应从监管层面上严把审核、审批关,加强动态监管。其次,就企业自身而言则需要严格规范运作,防止不合理的资金占用,负债要适度。同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那么,对投资者而言,又当如何规避信用债的“雷区”呢?况玉清分析道:“债券跟股票有着完全不同的投资逻辑。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债券更看重现金流能力,现金流为正,即使亏损也不一定出事;但如果现金流持续为负,账面盈利也可能出事。”

    龚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频繁违约现象背后,揭露的是国企、央企信用债的问题。这些违约背后充分说明国企、央企的信用债并不是刚性兑付的,投资者在投资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债市场时更加需要擦亮眼睛。”龚涛建议,就机构投资者而言,要充分了解信用债的使用用途,对发债企业的经营状况、负债情况、盈利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调研。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自行甄别的能力和财力有限,可通过购买债券基金等方式解决。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