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傲男
11月12日晚间,叮咚买菜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收入66.6亿元,GMV(商品交易总额)达72.7亿元,连续七个季度实现规模同比正增长。
利润方面,该季度,叮咚买菜在Non-GAAP(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标准下实现净利润1亿元,净利润率1.5%;在GAAP(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标准下,净利润0.8亿元,净利润率1.2%,公司实现了连续十二个季度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和连续七个季度GAAP标准下的盈利。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叮咚买菜的成功核心在于战略聚焦质量效益型增长,通过构建垂直整合与自有品牌深化的供应链基石,显著提升毛利率并增强用户黏性;依托智能算法与数字化中台实现精准运营,大幅降低损耗、优化库存,并强化会员精细化运营;结合结构性成本管控,系统性地筑牢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型,为生鲜电商行业提供了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范本。
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平台用户的下单转化率和黏性持续提升。财报显示,9月份,叮咚买菜达到“好商品”标准的SKU数量占比提升至37.2%,贡献了整体GMV的44.7%,对比年初实现提升。该季度整体月下单用户转化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月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4.1%,且月均下单频次也达到历史最高值4.6次,同比增长4.9%,其中会员用户的月均下单频次达到了历史最高值7.7次。
除此之外,叮咚买菜继续深耕江浙沪市场,在已有的高密度之上,持续拓站以增加服务范围,为接下来的良性增长蓄力。截至第三季度末,叮咚买菜今年已累计新开设40个前置仓,其中仅第三季度就新增17个。
当下,即时零售已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消费观念日渐成熟,华东区很多小城市的购买力正在被释放,叮咚买菜所提供的高品价比生鲜食品还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叮咚买菜选择在江浙沪地区实施“区域聚焦”策略,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高密度前置仓网络,精准匹配该地区高消费力用户与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从而显著优化履约成本、提升服务接受度。这种基于订单密度的“深耕”模式,相比盲目地全国扩张,更能在履约效率、用户黏性和盈利可持续性上构筑坚实壁垒,更符合即时零售的商业本质。
生鲜食品原本具有非标、高损耗、强时令的性质,因此也成为即时零售赛道里有较高门槛的部分。对此,叮咚买菜的解法是借助数字化和IT技术,提升管理宽度和效率,合理缩减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标准化的品控体系持续降低损耗率,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盈利空间。
在此基础上,叮咚买菜坚定执行“4G”战略,即“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用好商品构建高质量的用户结构,以差异化的商品和体验形成用户黏性。“这是一种更健康、更具复利效应的增长模式。当商业回归价值与效率的本质时,这种积累会成为我们最坚实的护城河。”叮咚买菜高层如此表示。
谈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行业竞争,在业绩会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在短期价格战和规模战之外,我们更关注长期的效率战、能力战。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那些真正具备供给能力、产品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财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短期投资以及长期理财的余额为39.4亿元,充足的资金储备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保障。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