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新三板 > 正文

根力多:闯出微生物制肥成功之路

2020-09-04 04:4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根多力量大,农作物的杆子粗壮,长出来的粒子就饱满,所以我们企业名字叫‘根力多’。”根力多创始人、董事长王淑平用接地气的话语解释公司名称的由来。

    根力多从化肥贸易起家,在王淑平带领下拓展到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领域,逐步成为国内微生物肥料行业领军企业。

    探索研发微生物肥料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微生物肥料及有机肥料制造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为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等。

    王淑平不喜欢用财务报表上的一些术语来解释企业的业务,她告诉记者:“根力多做的是生物肥料,企业的基因最初就是做农业生产资料发展起来的。农民种植的果树、蔬菜等农产品,都需要通过土壤来吸收营养,我们企业就定位于成为生态环境和植物营养专家。”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根力多历经十多年发展,一直致力于在土壤中为植物供应营养、提升农产品品质。

    王淑平深知化肥对于种植农作物的重要性:“我年轻的时候老百姓吃不饱饭,那个时候推广化肥就是为了提高产量。”但是化肥使用到一定阶段就会使土地板结,产量也难以提高。2007年市场对金银花需求量很大,售价较为昂贵,吸引很多农民种植,但是很多种植户使用了化肥造成农作物的死亡。

    针对这一现象,王淑平组织专家会诊,研究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王淑平感受到了微生物的神奇:“微生物是一种活体,对于土壤的作用就像蒸馒头要放酵母一样,没有它馒头就发不起来。农民常年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的根在土壤里面不能很好的生长,变烂了、漏了,土地里的营养输送不进去,农作物就会得病死亡。”

    这次经历让王淑平摸索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在微生物肥料上打造品牌,认准微生物将来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开启了企业新的发展历程。

    拥抱微生物肥料的黄金发展期

    要做大企业、打造品牌,必须重视研发。于是王淑平找到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为一教授,从2007年开始,这位微生物肥料领域的权威专家就与根力多进行合作。

    “企业开始做起了生物肥料的研发,然后是做微生物肥料。但是怎么把试管里面的东西扩大繁殖,又如何在市场上应用?”王淑平继续思考。

    作为中国肥料行业“大三元”的鼻祖,黄为一教授在这条道路上给根力多带来很多启发。

    “把生物菌、有机质和化肥搭配在一块儿,对于农作物吸收土壤营养而言,是最好的搭配。化肥是化学合成的,效果非常快;而生物菌叠加有机肥的作用就像中药,效果慢但是调理的作用非常好。”在黄为一教授的指导下,根力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大三元”发明专利体系,这一体系也成为了根力多在化肥行业安身立命、支撑发展的核心技术。

    据统计,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总数有1100多家,年产量1200万吨,年产总值达200亿元,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与10年前相比,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数量、产值和推广面积均翻了一番。然而,与我国化肥用量(实物量)约1.3亿吨比起来,微生物菌肥只占化肥用量的7%左右。但微生物菌肥的效果引起了农资行业的高度关注,微生物肥料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开启。

    期待进入更大的资本市场平台

    从最初的化肥贸易打通了流通基础、市场基础开始,根力多在王淑平的带领下加强研发、扩大生产,2017、2018、2019连续三年蝉联中国生物肥料企业竞争力百强首位,荣获“中国有机肥十佳品牌”称号,成为国内生物有机肥料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对于在从事经济附加值较高的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农户来说,根力多几乎是家喻户晓。根力多现在也在逐渐打开小麦、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领域的市场。

    现在,根力多的微生物菌肥已经研发到可以为农作物治病的技术水平,比如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地下根系吸收问题就可以用根力多的微生物菌肥料来解决。

    依托成熟的生产技术、强劲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生产工艺,根力多积极推行“合伙人制度”,利用全国各地的有机原料,在解决当地相关原料环保问题的同时,提高根力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根力多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近日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8.76%;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9万元,同比增长33.8%%。

    下一步,根力多计划把细菌和真菌合起来开发出更多功能性的微生物有机肥料,丰富产品矩阵,积极研发“药、肥一体化”,帮助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并期待进入更大的资本市场平台,募集资金助力企业发展。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