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深市上市公司2021年递交高质量答卷:主板基本盘向好奠定“稳”基调 创业板新势力增势强凸显“进”特征

2022-05-05 21:3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邢萌 见习记者 郭冀川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稳增长政策以及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持下,深市上市公司继续领跑经济增长。

    过去的一年,深市上市公司交出“稳中向好”的高质量答卷。截至2022年4月30日,深市2628家公司按期披露2021年度报告:2021年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3万亿元(剔除苏宁易购异常值影响),同比增长23.4%;深市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9776.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79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2.7%。

    2021年,深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新主板功能提升“引凤来栖”

    创业板“千舸争流”增势强劲

    从整体来看,2021年深市优质龙头等“基本盘”持续向好,奠定“稳”的基调;创新领域的“新势力”亮点频现,凸显“进”的特征;发展动能“转换器”加速升级,体现“质”的提升。

    2021年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3万亿元(剔除苏宁易购异常值影响),同比增长23.4%;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近八成公司收入正增长,超四成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此外,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2021年深市公司的海外收入依旧保持27.3%的增速,展现较强韧性。

    深市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9776.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79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2.7%。其中,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六成公司利润正增长,近三成公司利润增长50%以上,460家公司实现翻倍式增长。

    2021年,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深市九成行业收入正增长,超六成行业净利润正增长,七成以上行业实现盈利。其中,上游采矿业净利润增长178.3%,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延续高增长态势。制造业表现亮眼,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8%和38.6%,增速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在深市公司中的净利润占比为78.1%,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助力“十四五”制造强国战略开好头、起好步。

    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已满一周年,目前主板公司达1493家,总市值超20万亿元,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4%和3%。新主板恢复发行上市功能,全年新增上市公司共33家,融资金额合计222亿元,行业分布广泛,涵盖基础化工、交通运输、机械设备、通信等领域。合并后,深市板块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主板与创业板协同效应更强,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创业板在2021年正式进入“千企时代”,目前已达到1142家,数量增加的同时,业绩持续保持高增长。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齐头并进,分别增长23.6%和25.1%。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181家公司净利润翻倍,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九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有四大产业实现翻倍式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和净利润均倍增。在业绩高增长的同时,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集聚效应显著,例如新能源板块汇集了上游锂电资源、中游电池研发及下游汽车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在投资方面,创业板公司持续扩产增能,全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38.8%,展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全年研发投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近五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

    龙头“压舱石”作用凸显

    创新“新势力”引领增长

    2021年,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贡献了近五成收入和超八成净利润,在体量较大的基础上增速仍然达到31%和18.6%。这些公司中,28家实现千亿以上收入,173家实现十亿以上净利润。龙头公司“基本盘”越扎越稳,为深市整体业绩的平稳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目前,深市共有战略新兴产业公司1211家,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3%与46%。深市共有“专精特新”公司200家,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9.7%和24.9%。从整体来看,这些“新势力”公司的业绩增速显著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国企改革质效提升,民企活力持续增强。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深市国有控股公司不断提质增效,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6%和33.8%。深市国企积极通过改制上市、并购重组、混改等方式优化产权、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全年共实施24单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一批体量大、影响大的项目相继落地。深市一直是优质民企聚集地,目前共有1879家民营控股公司,占比超七成,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实体领域。除农业行业之外,非金融地产类民营公司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1%和15.4%。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50%的有494家,翻倍的有306家。除了业绩表现亮眼之外,民营资本投资也非常活跃,2021年民营控股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6.6%。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与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

    2021年,深市公司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持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主动担当稳就业保民生社会责任,促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注册制释放改革红利,引领市场生态改善。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已落地一年有余,共新增314家上市公司,这些“新成员”为板块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整体业绩增长较快,2021年和2020年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约20%,优于板块平均水平。注册制下再融资审核更加市场化,上市公司对接资本市场更加便利,创业板注册制以来首发融资金额合计2869.8亿元;2021年完成再融资201单,募集资金合计2133.4亿元,均再创新高。在注册制改革的牵引带动下,资本市场各项功能全面提升。并购重组方面,2021年深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86单,实施完成57单,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2006.5亿元。

    2021年,深市公司延续优良分红传统,共有1698家公司披露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超七成,现金分红金额合计4058.6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为34.8%。其中,股利支付率在50%以上的公司有368家,连续三年分红的公司有1092家。除了分红之外,上市公司还不断加大股份回购力度。2021年,深市共有567家公司完成股份回购,涉及股份数量超61亿股,金额827亿元,惠及众多投资者,大幅提振市场信心。其中,格力电器出资270亿元回购5.3亿股,为深市全年回购金额之最。

    2021年,深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98%的公司制定了专项制度,56%的公司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较2020年分别提升3个和10个百分点。2021年度报告披露后,将有超过七成公司举办业绩说明会,多家公司积极参与“十新破局”系列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少数”悉数到场,重视程度普遍进一步提高。

    当前,上市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成本、资源、环境等硬约束不断增强,行业分化问题较为突出。深市公司一季度延续稳步增长态势,除农业行业之外,实体类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5%和4.7%。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稳增长的支撑体系将更加有力,内生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上市公司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深交所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功能,凝聚各方合力,用制度规则的高质量、监管服务的高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高质量,助力上市公司充分释放创新动能和发展潜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