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公私募基金经理集体喊话:珍惜A股、港股低估值,部分基金产品“筹备弹药”

2022-03-25 19:2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昌校宇

    由于近期权益市场调整,A股、港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明显下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

    风险之中蕴含机遇,市场磨底过程中,部分基金正在“加装子弹”。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及发行总份额较2月份大幅增长;2月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666只,设立规模343.58亿元;部分基金产品放宽大额申购“开门迎客”。

    近期,公私募基金经理集体喊话珍惜A股、港股低估值,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基金放宽大额申购是为了“补充弹药”,而基金公司开启自购行动则是增加“潜在子弹”的表现。

    A股:

    公募呼吁珍惜    

    私募预计即将找到估值底部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3月25日,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最新动态市盈率已处于最近一年的3%分位,如果拉长区间到最近五年,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也处于33%分位,而中证500指数动态市盈率更是低于4%分位。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博士孙桂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来看,经过这一轮下跌,当前A股行业估值明显下降,但分化依然明显,有些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除农林牧渔、煤炭、建筑装饰、商贸零售、公用事业等少数行业外,已有很多行业估值处于长期中位线以下,如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2个行业当前估值处于最近10年中位数以下,有10个行业当前估值更是低于最近10年10%分位。

    风险之中蕴含机遇。有公募基金公司呼吁,珍惜这个位置的A股资产。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刘格菘3月24日在一场直播中表态,目前市场处于阶段性的底部区域。要珍惜这个位置的A股资产,这种波动历史上也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目前更应该思考的是有哪些资产被“错杀”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被“错杀”的资产,往往处于性价比较高的阶段。未来等底部磨出来之后,后续行情值得期待。

    在市场胶着之际,有私募基金公司则预计,市场估值的底部即将找到。

    3月23日,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在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今年一二季度是基本面最有压力的时候,从流动性和预期的情况看,市场恐慌性抛售阶段应已在上周发生,市场即将找到估值、业绩底部,对经历周期、保持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应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

    同日,黑翼资产在官方微信发文称,无论是对于短期市场还是长期市场都无须过度悲观。而且无论是从PB还是PE角度来看,A股整体估值已经进入相对低位区间,后续会有均值回归的预期。

    港股:

    公募直言投资性价比凸显    

    私募道歉错失反弹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整体估值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以恒生指数为例,截至3月25日的动态市盈率处于最近一年7.7%分位,处于最近5年35%分位。

    有公募基金公司直言,当前港股投资性价比凸显。

    鹏华基金总经理邓召明近期表示,考虑到经过一年多调整,港股市场估值已调整到非常低的位置,投资性价比愈加凸显。展望未来,随着制度改革的推进,港股上市效率与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改善,将加大对港股市场的长期研究与投资。

    中欧基金罗佳明则坚信,近期港股市场上回调幅度较大的一些新兴行业公司中存在“质地高、盈利增速稳定,景气度向好”的优秀企业。这一波下跌反而促成其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而在较低的估值起点上,一旦进入到上行周期,上述企业不仅有业绩增长,还有估值一定的修复空间。

    此外,也有私募基金公司道歉称,错失港股反弹。

    3月22日,希瓦资产创始人梁宏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对业绩不好等向投资者道歉。而在上周的产品周报中,他就曾因未能在港股大跌时加仓,进行了反思。

    此外,在中概股方面,高云程在上述沟通会上透露,已在低点加仓了看好的企业,未来市场的大幅反弹,就是对“逆向投资者的奖励”。

    孙桂平认为,估值水平高低,也不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指标。最终市场反转态势的形成,需要政策面支持、估值修复,以及盈利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当前政策面稳预期信号已经相对明显,市场底可能还要耐心等待,不过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和盈利水平较好的企业已经显现长期投资机会。

    市场磨底过程中    

    部分基金产品“加装子弹”

    那么,在市场磨底过程中,基金产品有无“加装子弹”?

    截至3月24日,3月份以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共发行89只,发行总份额为341亿份,比2月份分别大幅增长78%和64%。孙桂平认为,“虽仍不及2022年1月份和2021年12月份水平,但或许显现出基金发行市场见底的信号。”

    同时,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2月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666只,设立规模343.58亿元。

    此外,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还拿出真金白银“力挺”市场。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3月16日至3月25日,已有中欧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行动。基金公司普遍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A股当前的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

    华北地区某公募基金公司不动产投资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近期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开启基金自购行动,基金经理参与踊跃,表明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稳定持有人信心,也是增加“潜在子弹”的表现。

    数据显示,部分基金产品放宽大额申购“开门迎客”。截至3月16日,暂停申购或者暂停大额收购的偏权益基金数量为537只,数量占比为10.35%;而截至3月24日,该数量下降为520只,比例也下降至10.00%。

    上述负责人认为,基金放宽大额申购是为了“补充弹药”,引导投资者逆市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平滑了赎回对业绩的冲击。

    孙桂平表示,“放开申购的名单中,不乏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基金放开申购通常预示着基金经理对中长期市场较乐观,市场已趋近于底部,投资胜算较大。”

    上述负责人提示投资者,未来,可根据明星基金经理产品净值波动,以及对标的指数得偏离度观察其配置或仓位情况。

(编辑 白宝玉)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