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年上市新股770只,除一只首日涨36%外,其余一概涨44%。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意在遏制新股上市首日的恶炒,却未能解决问题。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月12日在第23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建议取消涨跌幅限制。
投资者怎么看待取消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呢?
投资者:
我觉得从成熟的市场来讲,应该是不要人为去干涉太多。
投资者:
如果没有涨跌停限制,可能大家都会蜂拥而至,但是也不知道这个股票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投资者:
光涨跌停放开可能还没用,可能还是得价格管制也放开,然后让市场取定价这个股票。
限制首日涨跌幅新股成香饽饽
2013年底,沪深交易所相继对新股上市作出规定,首日最高涨幅为发行价的44%,这个规定的初衷是遏制新股爆炒。但这个制度正式实施五年来,所有的新股价格都直接奔着44%的涨停去了。
数据显示,2018年A股新上市公司105家,新股未开板前平均获得8个涨停板。在市场惜售的心态下,一些机构利用极少的资金就能撬动股价,让股价不断飞涨,吸引散户跟风,造成买卖失衡,股价出现非理性上涨。
“磁吸效应”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
资本市场中,有一种磁吸效应,描述的是投资者从众的心理。人为设置涨停板的新股交易制度,没能够达到当初遏制炒新的初衷,反而是一种过度的机制性干预。比如2016年的熔断,磁吸效应也发生了作用,加速了整个大盘触及熔断。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港股、美股,新股上市首日都允许根据市场定价自由交易,破发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港股上市的小米,开盘价报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了2.35%。港股2018年上市的新股中,超过四成的公司首日就破发。
过去三年A股、港股、美股涨跌情况:
1.A股:99.9%新股首日涨44%
2016年至2018年,A股共有770只个股上市。除2017年底上市的招商公路,上市首日涨幅为36%外,其余769只个股,无论个股质量优劣,也无论当时市场环境好坏,上市首日均上涨44%左右。
2.港股:25%个股首日破发
港股2016年到2018年三年来,共有500只个股上市。其中,除18只个股暂无数据外,125只个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5%。40只个股上市首日相对发行价涨跌幅为0。317只个股上市首日相对发行价涨跌幅大于0。
3.美股:主板14%上市破发
纽交所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共有281只个股上市。除106只个股暂无数据外,40只个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14.2%。13只个股上市首日相对发行价涨跌为0,122只个股上市首日相对发行价涨幅大于0。
陆家嘴观察观点:
正如方星海所说,资本市场最重要一点就是定价合理。定价合理怎么实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市场,做多、做空双方都要给予充分的手段,让市场充分博弈,而不是让监管部门定价格,或者干预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