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传递三大积极信号

2025-11-03 23:24  来源:证券日报 

    ■李文

    近日,一家大型上市券商官宣,将融资融券(以下简称“两融”)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大幅上调至2500亿元,单次千亿元级的增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事实上,年内已有多家券商相继上调两融及相关融资类业务规模。两融业务扩容是市场回暖、投资者交易意愿增强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综合结果,既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整体升温,也体现出券商在市场新阶段中谋篇布局的积极姿态。笔者认为,可从三个视角深入解读其所传递的积极信号。

    第一,两融业务扩容是市场流动性与信心的“双向放大器”。

    两融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信用交易工具,其规模扩张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与活跃度,为市场注入更多资金“活水”。今年以来,A股两融市场展现出强劲动能,10月29日两融余额首度突破2.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投资者参与端同样呈现积极变化,9月份新开信用账户数量达20.54万户,同比激增288%,显示投资者信心持续修复。在这一背景下,券商主动上调两融业务规模,既顺应了市场趋势、满足了投资者融资需求,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正向预期,形成资金与情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两融业务“规模扩张,不松风控”,凸显证券行业运营日趋精细化。

    本轮两融业务扩容过程中,多家券商同步强化了风险管理机制,凸显出行业运营的精细化趋势。从实践看,部分券商在提高总规模上限后,又根据市场情况动态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通过主动压降投资者杠杆水平,有效防止风险过度积累。此外,更多券商加强了对客户担保比例的实时监测,完善了预警与平仓机制。这些举措表明,券商在两融业务拓展中不再盲目追求规模增长,而是更注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业务,反映出信用业务管理正逐步走向系统化、精细化,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

    第三,两融业务竞争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推动行业构建服务新生态。

    两融业务的规模竞争背后,实则是行业转型的博弈。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一方面是及时满足投资者的融资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借此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行业竞争中确立优势。当前,两融市场同质化竞争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券商为争夺市场份额,已将融资利率压低至4%以下。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跳出低水平竞争,转向以综合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例如,有券商通过完善融资定价机制、推出“两融ETF智能投顾工具”等创新产品,吸引新增客户;也有券商尝试整合投研、资管等资源,构建“融资+投研+资产配置”的业务生态,为两融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这些尝试不仅提升了客户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也为行业从规模红利向能力红利转型探索了新路。

    综合来看,本轮券商两融业务规模的上调,已超越简单的规模扩张,成为观察A股市场健康发展与证券行业转型的一扇窗口。它既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回暖与资金结构的优化,也展现了证券行业在风控升级与服务转型中的双重进阶。在A股市场走向更加成熟、更具韧性的阶段里,两融业务不再仅仅是市场的“杠杆工具”,更逐渐成为衡量投资信心、机构能力与市场健康度的重要标尺。随着更多券商在“规模与风控”“价格与价值”之间寻求平衡,一个更加理性、更富层次的市场信用生态也将逐步形成。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