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财频道 > 期货 > 正文

国债期货推出近五年 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迅速提升

2018-05-21 00:06  来源:证券日报 朱宝琛
    希望更多品种上市

    主持人:最后,能否请各位谈谈,对国债期货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期待?

    蒋胜:一是期待国债期货作为一个投资品种,能够被更多类型的委托人所接受。在国债期货相关产品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投资人对国债期货的误解,认为投资“期货”一定会增加产品风险。恰恰相反,国债期货主要作用是套期保值,降低产品整体风险。

    通过适当的投资者教育,希望未来的国债期货产品能够被视作“低风险、稳健收益”的投资组合,被更多传统投资机构所接受。

    二是希望能有更多短期国债期货品种上市,形成一条国债期货“收益率曲线”,为国债定价乃至人民币资产定价基准起到帮助作用。

    此外,期待中金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期转现甚至大宗交易等,满足机构投资者的个性化、体量大的交易需求,让交易手段更加灵活和多元。

    刘义伟:从未来的新产品角度,期待2年国债期货的推出。一方面随着2年国债、金融债的持续发行,2年现券的交易逐渐活跃,可以支撑与2年期货匹配的交易策略。另一方面,2年国债期货推出后,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套利策略组合,尤其曲线形态变化的策略,同时对于组合内短久期信用债的套保效率将更高。

    从业务开展的角度,期待能有更多类型的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为期货市场提供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的同时,新增的套保套利需求也将为进一步稳定市场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结合海外商品期货的经验,从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大单对市场冲击的角度,“期转现”交易的推出也能对现有的市场形成有效的补充。

    唐毅亭:一是积极引入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作为中国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目前这两类机构尚无法参与国债期货市场,不利于国债期货市场做大做强。积极引入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可以为他们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对其持仓债券提供保护,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国债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增加市场活力。

    二是探讨开放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近年来,我国债券现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渐推进,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现货市场渠道已十分丰富,但境外投资者仍不能参与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建议对开放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债期货市场进行探讨,吸引各类型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进而提升国债期货市场的技术含量,促进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热情和定价博弈。

    王华:国债期货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品种,上市以来,一直发展很稳定很顺利。第一,没有出任何风险事件,基本上是非常平稳运行的,第二,成交量和持仓量一直快速上涨,从上市到现在已经成为主流品种,对比欧美几十年的时间,其实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快了。

    通过与全球市场对比发现,目前利率期货最成熟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欧洲。他们的国债期货有四个主要品种,短期、5年期、10年期和超长期,总的来看,未来我国国债期货品种也会遵循这样一个路径。当前我国国债期货品种最先上市5年、10年期是因为这两个品种是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如果未来我国能够推出国债期货2年期和30年期,这对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包括我们自己内部的交易策略也会更加丰富。

    翟晨曦:我们特别希望看到,国债期货不仅国内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外资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做;不仅仅是把国内的客户服务好,而且要让更多的合格投资者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

    另外,中国本土懂国债期货的人太少了,还是要多做一些培训。要让券商、保险、银行能真正地开展交易,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培训。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