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两融余额站稳2.4万亿元 券商调增业务规模提升服务水平

2025-09-18 23:57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融资融券业务(以下简称“两融”)余额的变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市场的活跃程度以及投资者的情绪倾向。近期,A股市场交易保持活跃,两融余额持续突破前期高位,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站稳2.4万亿元关口。

    资金流向锚定高景气赛道

    从最新数据来看,两融市场的扩张态势显著。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A股市场两融余额合计为24054.4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92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细分结构上,融资余额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力量,当日融资余额合计23885.2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11亿元;融券余额合计169.2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0.81亿元。从市场参与度来看,当日,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为11.83%。

    回溯两融余额的突破路径,9月1日是关键节点。当日,两融余额首次攀升至22969.91亿元,一举打破历史纪录。而从近年来的发展轨迹看,两融余额呈现波动回升的态势,2021年初,两融余额为1.64万亿元;2022年初两融余额增长至1.83万亿元;2023年初两融余额有所回落,为1.55万亿元;2024年初两融余额又回升到1.66万亿元;到了2025年初,两融余额已涨至1.86万亿元。

    对于当前两融规模的合理性,方正证券分析师朱成成表示:“从变化趋势来看,虽然当前两融余额绝对规模已经超过2015年前高,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及成交比重依然处于2016年以来的历史中枢水平。”

    除了余额规模的增长外,两融市场的活跃度还体现在投资者参与度的提升。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66.11万名(2024年末为722.78万名),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54.97万名(2024年末为33.52万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7.01%。

    从资金流向看,9月份以来融资资金的偏好特征清晰,锚定高景气赛道,行业热点呈现有序轮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位居融资净买入额前列;从个股来看,融资净买入额前十名的个股分别为阳光电源、胜宏科技、先导智能、宁德时代、中际旭创、寒武纪、新易盛、中信证券、东山精密、立讯精密。

    “两融余额续创新高并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A股市场流动环境整体较为宽松。”朱成成进一步分析称,去年9月份以来,A股市场流动性整体持续改善,市场成交中枢显著提升。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通过增持、回购等多种方式协力为A股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支持。

    券商优化服务流程

    作为券商重要的利息类收入来源,两融余额持续高位运行,也为证券行业带来业绩增量。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利息净收入262.3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10.45%,仅次于自营业务及经纪业务,成为券商第三大收入来源。

    面对两融市场的机遇,多家券商近期动作频频:一方面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下调费率等方式加速“获客”,另一方面启动信用业务规模上限调整,提升业务承接能力。其中,华林证券年内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备受行业关注。

    近日,华林证券公告称,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的议案》,同意公司信用业务(包括两融、以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及其他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80亿元。回溯来看,华林证券今年首次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是3月末,当时将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62亿元。短短半年内两次上调,凸显公司对两融等信用业务的重视。

    此外,在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券商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同步提升。再以华林证券为例,上半年,公司已经针对自营投资项目、调整两融业务规模及发行公司债等重大事件,开展了风险控制指标专项压力测试,综合分析测试结果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以确保公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当前,两融市场进入费率竞争阶段,单纯依靠降费吸引客户的模式可持续性有限,券商需提升服务质量与专业能力,抵御单一业务降费带来的冲击。

    从行业实践来看,头部券商凭借资金、客户、渠道优势在两融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券商则更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国元证券明确提出将建立客户分层与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推动两融业务转向“比专业、比服务、比安全”的高质量发展。长城证券通过精细化运维和实施客户闭环管理,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