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9月17日,阿里巴巴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年内股价接近翻倍,成为中国科技资产走强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40%,印证了境外投资者加仓科技股的强烈意愿;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屡次刷新阶段新高,彰显出境内投资者对科技赛道的青睐。从港股到A股,境内外投资者的同向增配,清晰地传递出全球资本对于中国科技资产价值的乐观预期。
在笔者看来,全球资本竞逐中国科技资产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三重价值逻辑共振下的理性选择: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筑牢发展根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先发优势、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驱动技术跃迁,层层传递信心、步步夯实基础,推动中国科技资产成为国际资产配置中的优选项。
其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提供稳定预期。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态势明确,为全球资本锚定科技资产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我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从核心数据来看,前8个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总体平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宏观经济恢复向好,政策体系协同优化,共同为科技创新营造了稳定且可预期的发展生态,从根本上强化了全球资本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信心。
聚焦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优化科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制度、加大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质效。这不仅有效拓宽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速了技术迭代节奏与产业资源整合效率,为科技资产的价值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其二,中国新兴产业的引领性构筑竞争优势。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我国新兴产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与丰富的场景驱动优势,展现出穿越经济周期的成长韧性,与全球资本对可持续价值的配置需求深度契合。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赛道,国内企业已实现从技术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硬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日益凸显。这种引领性,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稳定的产业生态、更清晰的投资回报路径。这与全球资本寻找穿越周期核心资产的内在诉求高度匹配,也由此成为中国科技资产吸引国际资本布局的核心逻辑之一。
其三,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性打开价值空间。当前,中国优质科技企业呈现“低估值+高成长”稀缺特性,配置性价比较高,推动全球资本重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定价逻辑。
目前,我国A股、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科技板块估值也同步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为资本介入提供了显著的安全边际与配置价值。与低估值形成反差的是科技企业的高成长性:一方面,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攀升,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研发强度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科技企业技术突破正在有效转化成实质业绩增长,一批来自新兴产业的龙头科技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更为重要的是,近期科技板块估值持续修复,进一步放大了资本回报预期。这一修复并非短期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波动,而是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与估值回归的必然结果,显著强化了全球资本增配中国科技资产的市场共识。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企业技术迭代突破,全球市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长期信心将稳步增强。这种信心也必将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加速释放,吸引更多具备全球视野的长期资本积极参与,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