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投资者要练就“火眼金睛”识科创

2025-09-18 23:58  来源:证券日报 

    ■田鹏

    9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霍瑞戎表示,今年6月份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以来,各项配套制度规则已全部发布实施,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已于规则发布当日纳入科创成长层,技术系统改造正加快推进,将如期上线。目前已有475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作为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为C4(积极型)及以上的投资群体,475万户投资者的“入市”对科创板成长层的赋能作用尤为显著。

    一方面,他们凭借较强的风险承受意愿与积极的投资倾向,有效扩充市场资金供给,为处于未盈利阶段但具备高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精准注入突破研发瓶颈、完成市场验证、筹备规模化生产所需的关键资金,加速“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转化闭环。

    另一方面,这一群体的加入进一步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其对新兴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与果断布局,与机构投资者的专业研判、稳健操作形成高效互补,既提升了市场定价的科学性,又因交易活跃度的显著提升,加快了科创企业内在价值的发现与合理定价进程。

    然而,需清醒认识到,科创成长层企业普遍处于未盈利状态,创新存在不确定性,其投资逻辑与传统板块差异显著。因此,475万户投资者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拥有看透估值迷雾的判断眼光、紧盯风险信号的警觉眼力、陪伴企业成长的长期视角,在企业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全周期做好风险把控,从而真正转化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力量。

    首先,上市前,要有看透估值迷雾的判断眼光。科创成长层新股采用询价定价方式,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询价,且企业“技术壁垒高、业绩波动大”的特性,导致发行定价难度远高于传统板块,加之缺乏可比公司参照,易出现估值偏差。在此阶段,投资者需主动提升专业认知,摒弃“跟风申购”思维,通过深入研究行业政策、拆解技术路线等,结合市销率、研发投入占比等科学估值工具,客观评估企业长期价值。

    其次,上市中,要有紧盯风险信号的警觉眼力。科创成长层企业风险具有“动态性、突发性”特征,核心技术研发受阻、市场验证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变动等情况,均可能对企业估值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监管要求,企业需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及影响”,并在首页显著位置提示风险,若发生与技术创新、成长前景相关的重大负面事项,需第一时间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需强化信息跟踪能力,定期研读企业年报、季报,重点关注研发投入进度、营收增长逻辑、未盈利改善路径等关键信息,建立“风险预警清单”,对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研发项目延期、市场份额下滑等负面信号保持高度敏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避免风险累积。

    最后,上市后,要有陪伴企业成长的长期视角。此时企业面临两大核心风险:一是未盈利状态的持续性风险,技术研发、市场验证、规模化生产等阶段周期较长,收入及盈利改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资金链断裂,不仅会影响研发投入持续性,更可能削弱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二是创新能力不确定性风险,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大、技术迭代快,若技术路线偏差、研发成果未获市场认可或核心项目依赖度过高,将导致前期投入难以产生预期效益。投资者需建立“长期跟踪+动态评估”体系,持续关注企业现金流状况、研发投入转化率,结合行业技术迭代趋势,评估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与可持续性,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475万户开户数既是科创板成长层的“市场热度证明”,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考验”。而投资者唯有擦亮双眼,具备清醒与专业的全周期视野,才能真正成为市场“压舱石”,推动科创板成长层在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中稳步前行。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