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逐项拆解经营指标!兴业银行管理层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说了这些……

2025-10-31 20:0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熊悦

    10月31日上午,兴业银行举行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该行副董事长、行长陈信健,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等管理层出席,围绕信贷投放、资产质量、非息收入等热点话题与投资者展开交流。

    10月30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收1612.34亿元,同比下降1.82%,降幅较半年度收窄0.47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净息差为1.72%,较2024年下降10个基点,符合年初预期;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08%,与半年末持平,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兴业银行首度推出中期分红。当日晚间,该行发布了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预案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65元(含税)。

    消费贷贴息政策对个贷投放有所促进

    三季度是信贷投放的传统淡季,叠加偏弱的信贷需求格局,银行的信贷投放和结构优化情况颇受关注。

    据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介绍,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2533亿元。其中,对公贷款符合进度预期,比年初增加259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7%;个人贷款比年初减少496亿元。

    “个人贷款较年初减少,主要受经济形势变化、市场需求影响,同时在银行业零贷不良率抬升的情况下,行内主动优化业务策略,适度弱化规模增长,保证发展质量。”林舒解释道。

    林舒进一步表示,9月1日正式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该行个贷投放有一定促进效应:9月份,该行个人消费贷款新增投放117.90亿元,环比上月增长5.07%。下阶段,该行将继续做好政策宣贯、咨询解答等配套服务,落实好财政贴息政策,助力消费增长,进一步释放潜能,力争个人贷款在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四季度表现有所改善。对公贷款方面,力争全年新增3000亿元左右。

    预计全年新发生不良较上年有所下降

    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5.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83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平稳。

    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从规模上看,新发生不良资产规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从不良生成率上看,不良资产生成率低于去年同期,风险进一步收敛。

    赖富荣进一步分析,分领域来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领域从风险高发转向收敛。其中,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较上年同期减少5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10.58%。“零贷领域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部分客户收入下降影响,资产质量依然承压,但整体资产质量仍保持在同业较优水平。”

    赖富荣表示,预计全年新发生不良较上年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将保持相对平稳、合理可控。

    三季度以来客户含权产品配置增加

    在当前银行业利息净收入承压的背景下,银行的非息净收入表现颇受关注。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到,兴业银行前三季度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较为亮眼的增长,具体同比增长3.79%至200.81亿元,增幅较半年度扩大1.20个百分点。

    对此,林舒解释道,一是财富销售中间业务收入较上半年增速加快,前三季度财富销售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幅7.7%,较上半年提升7.4个百分点。二是信用卡中收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前三季度信用卡中收为67亿元,同比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此外,托管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林舒提到,三季度以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客户资产配置行为出现一定的变化。一是含权产品配置增加,客户收益提升。三季度贵宾客户股票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由跌转升,含权产品销量提升,在双金及以上层级的客户中渗透率稳步提高。二是第三方存管客户活跃度明显提高。三季度月均签约客户达到上半年月均2倍以上。资金沉淀方面,全行个人第三方存管保证金月日均规模大幅增加,显示客户在资本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其他非息净收入方面,受三季度以来债券利率震荡上行等因素影响,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其他非息净收入同比下降9.28%至301.94亿元,但整体处于同业较好水平。

    林舒认为,展望后市,基本面、资金面整体上仍利好债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未变,流动性整体充裕。但是风险资产表现较好,债券性价比减弱,需要提防股市走强对债市的冲击。受市场因素影响,后续其他非息收入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该行将持续通过资产合理布局、优化业务策略、强化境内外协同联动等措施提高其他非息收入。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