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妍
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市场环境下,民营银行活期理财产品热度攀升。其中,微众银行“活期+Plus”系列表现尤为突出,部分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突破10%,另有部分民营银行活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超4%。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民营银行部分活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主要是挂钩的底层理财产品在上新初期拥有收益率优势,但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通常会逐步回落。因此,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需要关注其收益展示类别与可持续性,例如“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七日年化收益率”等,以及实际年化利率在一段时间后的具体走势,定期关注持仓产品的收益情况并择机调整。
据悉,“活期+Plus”是微众银行提供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代理销售及体验增值服务。9月份以来,该系列产品收益显著回暖,例如,截至9月24日,浦银理财周周鑫稳健款(微众专属)10号A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16.02%。微众银行客服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活期+Plus”系列产品具备多重优势,该产品风险较低、收益稳健,申赎过程不收取费用,转出可实现实时到账,且可1元起购。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银行推出的“活期+Plus”系列产品与传统活期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活期理财产品多为R1级(谨慎型),底层资产以存款、国债为主,收益波动小但整体收益水平较低;而“活期+Plus”属于R2级(稳健型)产品,主要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允许按一定比例投向权益类资产或高收益债券以增厚收益,因此年化收益普遍高于传统活期理财。在流动性设计上,“活期+Plus”通过设置一定锁定期,实现了大额实时赎回功能,解决了传统活期理财大额赎回受限的问题。
除微众银行外,其他民营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表现不俗,多在4%以上。例如,富民银行的富民宝随存随取,年化收益率约4.2%。
对于民营银行活期理财产品的短期高收益现象,业内人士提示,短期收益不代表长期水平,且当前利率下行趋势未改,投资者需警惕相关风险。一方面,民营银行揽储成本相对较高,高负债成本可能压缩其利差空间,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倒逼部分银行寻求高风险项目以平衡收益,进而增加自身潜在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部分产品的短期高收益并非常态,多与产品初期规模小、集中注入高收益资产的操作相关,随着后续产品规模扩大,收益率大概率会逐步回归市场正常水平。
薛洪言表示,相关产品底层资产中的权益类配置,在股市表现良好时会显著拉升产品净值;同时,部分产品还通过优惠费率、集中运作优势策略等方式打造“爆款”,本质是为了“引流”。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企的情况不可持续,少数产品或许能在特定阶段通过抢抓价格波动行情获得高收益,但这属于个别现象,不具备长期参考性。
薛洪言建议,普通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需注意多重风险:一是净值波动风险,R2级产品不保本,债市调整时可能出现负收益;二是流动性风险,7天锁定期及节假日净值更新延迟可能导致收益损失;三是费率风险,管理费、托管费等会直接侵蚀实际收益;四是信息透明度风险,需警惕“历史业绩”等指标可能存在的虚高。建议选择成立超6个月、净值曲线平稳的产品,分散持仓以降低波动影响,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