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今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提出针对性支持举措。《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为全面落实《意见》要求,多家商业银行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进行部署。
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该行近日正式发布《中国银行关于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优势与综合化特色,进一步优化适配新型工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据介绍,目前,中国银行正以“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融资+融智”综合服务,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创新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工业领域供应链融资余额及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3万亿元,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建设银行充分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不断深化‘圈链群’经营理念,积极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建设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从光大银行了解到,该行日前推出了支持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方案,提出40项具体工作举措,全面支持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
光大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信贷支持政策方面,该行制定并进一步细化关于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和产业链的行业授信政策,更加聚焦创新产业供应链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服务保障方面,该行制定总分两级对接国家级产业基金、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的工作机制。在数字金融领域,该行综合运用并购、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持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金融业亟须赋能制造业及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看来,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三是加强金融服务与政府政策协同。政府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提供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四是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为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建行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持续推动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做产业创新转型的陪伴者和价值创造的共同推动者,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上述建设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