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银行”)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祖刚携多位高管出席,不仅深度解读了上半年经营细节,还就投资者关注的净息差、绿色金融、新三年发展规划等进行了回应。
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稳健审慎经营,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风险防范处置,经营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业绩答卷。
规模与效益协同增长
经营韧性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资产规模实现稳步扩张,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8.96%,达7513.05亿元,贷款总额增长10.16%,存款总额增长8.88%。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实现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
净息差企稳回升成为业绩亮点,也是此次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齐鲁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张华表示,报告期内,齐鲁银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和业务结构,加强负债成本管控,自去年下半年起,净息差逐步企稳,今年上半年末净息差1.53%,较2024年回升2个基点,息差管理成效显现。
展望2025年下半年,张华表示,净息差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可能适时降准降息,同时受贷款重定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对此,齐鲁银行将密切关注经营环境变化,加强市场利率研判,做好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加大存款成本管控力度,合理安排同业负债等市场化资金,力促净息差保持平稳。
同时,中间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3.64%,环比提升5.02个百分点,表明该行在提升非息收入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健康。
资产质量扎实改善
全流程风控成效显著
齐鲁银行始终将资产质量视为生命线,上半年其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0.96%,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43.24%,较上年末大幅提升20.8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
从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公司贷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且各行业占比相对稳定。其中,制造业占比稳步提升,同时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75个百分点,这得益于该行对先进制造业授信导向和准入标准的明确,以及对存量风险业务的有效处置。
智能风控水平的提升成为资产质量优化的关键支撑。齐鲁银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搭建个贷数字化风险监测与策略管控平台,借助AI中台深挖模型应用价值,优化反欺诈模型与产品审批策略,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科创与绿色金融高速增长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2025年以来,齐鲁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科创金融与绿色信贷领域持续发力,成效显著。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08.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60%;绿色贷款余额436.92亿元,增长30.03%,精准赋能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与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方面,齐鲁银行深入实施“五十百”计划,以省级以上科技园区、孵化器等为目标,确定100个深耕园区,强化园区企业金融服务;以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为重点,建立涵盖200家年度重点突破客户的科创企业目标库。同时强化专业机构建设,上半年新增科技支行1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1家。在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2025年第一季度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中,齐鲁银行位列“优秀档”。
绿色金融方面,该行印发《齐鲁银行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完善ESG风险管理体系。聚焦产品创新,发放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清洁能源氢气回收量指标动态绑定,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发放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助推企业环境权益价值变现。
张华表示,下半年,齐鲁银行将继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打造服务山东绿色转型的标杆银行,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等核心领域,此外还将积极创新特色产品和业务模式,构建多层次服务生态圈,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质效,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覆盖面。
零售与县域金融深度布局
差异化优势持续夯实
零售金融与县域业务是齐鲁银行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2025年上半年该行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零售业务方面,该行坚持零售基石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客户经营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客户体验。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2412.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7%;个人金融资产余额3208.09亿元,增长8.64%;中高端客户15.74万户,增长12.75%。
该行深入推进“大零售客群经营”数字化转型项目,理顺并贯通零售客户全流程管理机制,依托自动化的行为捕捉、需求分析、策略匹配与精准触达,为客户提供更加综合化、精准化的服务。基于客户多维度特征标签,构建细分客群精准营销画像,上线营销策略工作台,强化从策略制定到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
县域业务方面,齐鲁银行持续推动服务重心下沉,县域支行达到87家,其中一级支行73家、乡村振兴支行14家,县域覆盖率稳步提升。依托各县域支行设立65家县域普惠金融中心,并配备专门县域普惠营销团队,提升县域机构发展效能。截至6月末,县域客户数达到236.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15%;县域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01.01亿元和1108.92亿元,增幅分别为11.67%和10.97%。
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齐鲁银行还有序完成可转债转股工作,累计共有79.93亿元“齐鲁转债”转换为普通股,推动其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对此,郑祖刚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可转债转股后,齐鲁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得到有效补充,资本充足率显著提升,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郑祖刚表示,齐鲁银行将紧跟国家和山东省“十五五”规划要点,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打造新发展“护城河、内驱力、增长极”为核心目标,聚焦产业专精、零售转型、城乡联动、数字化赋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做优做强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构建专业型“强总行”和活力型“分支行”,从顶层设计、资源保障、机制创新、专业提升等方面系统谋划未来三年战略发展重点任务,推进齐鲁银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坚实的资本基础与清晰的战略指引下,齐鲁银行有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客户、股东和社会创造持续价值,成为中国银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