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见习记者 杨笑寒
糖除直接供食用以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都与糖有着密切的关系。6月30日至7月2日,以“汇聚一‘糖’,共享甜蜜”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东盟糖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糖博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食糖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糖业是农业食品中关键的环节之一。近年来,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进保障糖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糖产量供应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作为全国蔗糖生产第一大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实施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千亿元茶产业行动。
“糖业发展总体趋稳向好,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食糖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农民种蔗收入稳定在250亿元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许显辉在糖博会开幕式致辞中介绍。
许显辉表示,与会各方借助糖博会平台,加强糖业投资贸易交流合作,推动糖业科技创新。中国糖业协会理事长闫卫民在此次糖博会上表示,举办糖博会旨在鼓励食糖生产农工技术交流、加强产销对接、促进国际合作,让中国糖业走向谋创新、强自身、共发展的道路。
面对市场供应稳定,居民追求日益提升,糖产业也在积极进行产品升级。据悉,糖博会除了种类多样的白砂糖、红糖、冰糖等,还有甘蔗汁制糖、蔗渣造纸、糖蜜加工成酱油、酒精及用于酿酒等多种糖产业链产品,主打环保主题和可持续消费。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记者表示,当前消费结构正加快升级,品质消费成为主流,追求产品质量安全、注重用户体验,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更好生活的趋势明显上升。“要扩大消费,就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供给和支撑体系,优化供给结构,努力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袁帅说。
在糖博会上除了琳琅满目的产品外,农业数字化方面的成果也同样醒目。
如广西科技型企业研发的“智慧糖业3.0”业务平台亮相糖博会,“智慧糖业3.0”的核心载体是作为广西“十四五”糖料蔗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数字蔗田”平台,可为甘蔗规模化种植户提供从种植前规划到收获全生育期的田间数字化管理。
作为联合构建“数字蔗田”技术平台项目参与者之一的广西凤糖集团(以下简称广西凤糖)也参与了本次糖博会。据悉,广西凤糖逐年实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工作,积极开展TMP(全员生产管理)&WCM(世界级制造)试点工作,推行生产现场“6S”管理,实现吨糖完全成本下降的目标。
作为糖博会主题活动之一,2023年智慧糖业发展论坛上,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慈军表示,通过传统手段降成本的效用有限,要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要加快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糖业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助力糖业提质增效。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