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亚洲产业与资本峰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主题为“聚力启新·稳中求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及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深圳市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及深圳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鄢维民、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等专业人士相聚一堂,立足亚太资本市场,共同探讨产业和资本之间新型互动关系以及涌现出的重大的发展机遇。
鄢维民通过了几个小故事阐述了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内容来源动力,他表示,市场经济里面最核心的就是等价交换,也就是市场机制。但这个市场机制也可以变成等量劳动的交换,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英国人始终坚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最后的结果,人民用勤劳奋斗,以这种思想产生了现代文明。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再往前看,我们应该做哪些改革和发展?针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刘锋带来主题演讲《新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新经济时代”有七大明显特征值得关注,而这些特征需要金融体系、资本市场进行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机遇在于服务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银行业如何适应新经济、新常态、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稳中求进、拥抱发展新机遇。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表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正视三大问题:一是业务模式如何转型?业务模式应从规模银行转向价值银行。二是风险管理如何落实?风险管理从传统转向全面风险管理。三是对外开放如何推进?对外开放要从“起步阶段”转向真正的“深度与广度”。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分析,指出了湾区发展的实施路径。同时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差异较大,总体水平与世界成熟湾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提升的速度很快。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曾智华提出了5点建议: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市场为主导,发挥每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取长补短;第二,加强基础设施与制度上的一体化;第三,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法律法规,降低制度成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第四,提升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宜居水平;第五,积极普及现代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
湾区企业如何借助机遇寻找着力点?广州证券董事长胡伏云表示,今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强调,要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最终还是需要靠科技实力。无论未来十年还是二十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都会走向比较高的程度。同时,他认为,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赋能,科创企业对资本市场有迫切的需求,且提升空间巨大。
峰会上还重磅发布了由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产业与资本研究中心联合广证恒生联合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50指数”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50指数”。峰会当晚,还揭晓了两大重磅榜单,分别是“第十一届上市公司‘卓越董事会’奖”和“2018亚洲资本‘金方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