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行业陷深度调整 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

2025-07-17 23:5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殷高峰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在压力中艰难前行。供需错配导致的价格下跌,使光伏产业链上的大部分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集邦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的3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仅有8家企业预计扣非净利润为正,其中仅有2家企业实现同比增长。

    “从目前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主产业链几乎全线亏损,辅材环节情况稍好;二是主产业链下游相较上游情况略好;三是行业已呈现分化趋势,部分在技术和协同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头部企业业绩开始有所改善。”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靠创新推动业绩修复

    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30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同比减亏,4家企业同比增亏,5家企业同比由盈转亏,2家企业亏损基本持平。

    “从减亏的企业看,基本上都是以技术为核心,逐步推动业绩修复。”王铁山表示。

    以行业龙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预计同比收窄,且二季度亏损环比一季度也有所减少。

    “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技术溢价和市场规模上的双重发力。”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的Back Contact(背接触)(以下简称“BC”)组件凭借高效的转换效率,在市场上获得一定溢价。通过“技术+管理”的组合拳,总体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另一家BC龙头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旭股份”)的亏损也在收窄。爱旭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随着全球市场对BC组件价值认同度的提升,All Back Contact(全背面接触)(以下简称“ABC”)组件的高功率、高安全、高美观等优势逐渐显现,公司围绕ABC产品创新打造的以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已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公司精准细分价值市场、价值场景,优化产品结构,ABC组件产销两旺,通过深耕欧澳日等高价值市场、高价值场景,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向好。同时,公司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持续下降,存货跌价损失大幅改善。

    “从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的业绩情况看,除了BC组件有一定溢价外,主要是光伏主产业链中,相比上游的硅片、硅料等环节,组件环节的市场情况相对较好。”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供需错配情况较为严重,相关企业亏损仍在加剧。

    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季度预计亏损2.28亿元至2.88亿元,较第一季度亏损金额进一步扩大,而硅片业务的亏损加大是重要因素。公司在公告中称,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6月底光伏N型M10硅片现货价格较4月高点下跌31%。在此背景下,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受到冲击,叠加库存减值影响,整体业绩出现亏损。

    屈放进一步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具备技术、资金、渠道等优势的头部企业正逐步向好,而二三线企业和跨界企业的业绩压力进一步加大。

    产业链逐步复苏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随着对“内卷式”竞争整治的深化,光伏产业链价格开始呈现回弹趋势。

    集邦咨询7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一周(7月10日至7月16日)光伏产业链价格显示,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环比全部上涨,其中硅片价格环比最高涨幅达到15%。

    集邦咨询在分析报告中称,周内各规格硅片报价全线大幅上调,硅片环节早前严重亏损,供需关系逆转后,涨幅领先。在供需关系夯实基础上,后续涨幅取决于下游成本传导的程度。

    对于多晶硅价格的上涨,集邦咨询称,本周各品类N型多晶硅价格全线报涨,价格红线的划定为厂商报涨提供支撑,下游硅片在顺利涨价后,对多晶硅成交价格上涨接受程度增加。后市,随着成交陆续展开,多晶硅价格或将保持上探趋势,在博弈中震荡上行,回归至成本线上。

    “硅料环节作为上游环节,且行业集中度较高,成为近期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突破重点。”一位光伏行业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硅料价格回升后,有利于垂直一体化企业的利润修复。同时,若下游环节去产能速度加快,行业复苏有望提速。

    “光伏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彻底跳出‘内卷’陷阱,摒弃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市场策略,转向以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绿色低碳为核心的价值竞争。”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呼吁全行业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将竞争维度从低水平的“价格战”升级为高价值的“技术战”和“绿色战”,重点关注低碳技术、产品质量和全生命周期效益等关键指标。

    “随着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深化,光伏产业链的去产能将进一步加速,产业也复苏在即,在技术升级、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企业将率先迎来曙光。”屈放表示,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预计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下半年的业绩将进一步改善,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