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舆情观察 > 正文

消费者看电影要为3D眼镜买单? 中消协发声:涉嫌违法

2019-05-29 01:22  来源:证券日报 许洁

    ■本报记者 许洁

    5月27日下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博就“看3D电影要自费购买3D眼镜”问题发声,认为该行为是影院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转嫁给消费者,加重消费者负担,违背公平诚信,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月28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一家已上市电影院的分店,其门口摆放着一台约两米高,外形方正的机器,上面印着共享眼镜字样,租赁需要支付押金,租金为2元/副/4小时。一群人正围在机器前扫描二维码。工作人员表示,要想看3D电影,必须通过这个机器租赁眼镜。

    事实上,不管是共享或是直接购买3D眼镜,都有强制消费之嫌。“我们已经关注到这个消息,也支持中消协,谁在里面受益就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个成本,国外都是由发行方来承担。”一位不愿具名的3D眼镜生产厂商高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3D眼镜收费或影响客流

    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律师指出,3D眼镜是观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物件,提供3D眼镜是观影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消费者按照3D电影的票价购买了观影服务,影院经营者就应当依约向消费者提供满足观影要求的全部服务,包括向消费者提供3D眼镜等观影设备。影院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转嫁给消费者,加重了消费者负担,违背公平诚信,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早从2015年开始,就有影院开始试水不再免费提供3D眼镜,其中橙天嘉禾影城成为国内取消提供免费3D眼镜的首例。此后,中影、星美、金逸等院线相继“跟风”,陆续在南方部分城市推出3D眼镜收费服务。不过记者28日从第三方平台上看到,橙天嘉禾、中影、星美都已显示“免费提供3D眼镜”。

    国家电影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电影票房产出约610亿元,比2017年增长9.1%,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小幅增长直接变成了下滑。具体表现在,票房方面,2018年前4月,国内电影票房共241.3亿元,而今年前4月国内电影票房共233.2亿元,同比减少约3.3%。观影人次下滑也很大,去年前4月国内电影观影人次共6.75亿,而今年前4月国内电影观影人次共5.93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8000万人次。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影院的任何一项不当行为都可能将消费者拱手送人。

    北京一位连锁影院的经理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都是免费提供3D眼镜,如果收费,可能会对客流产生影响。”

    国内仍是“灰色地带”

    记者走访的上述影院里摆放的是由众享随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名叫“镜享”的智能租赁设备。官网介绍称其可以2秒取镜,1秒归还,超大容量,即换即走,性能稳定,钱款无忧。

    创始人乔椿曾对媒体表示,影院无人化和少人化是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的趋势,其可以帮助影院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产业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多附加值服务的产品。普通影院的回本周期在6个月左右,而对于人流量在平均线以上的场景,回本周期会远远小于这个时间。

    上述3D眼镜生产厂商高层对记者表示:“我们也有这种智能租赁设备,会给影院免费提供,影院只需要提供场地就行,租赁获得的收入再和影院分。”

    国家电影局早在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银幕总数55623块,同比增长20.6%,较2017年底新增4847块,其中3D银幕49190块,占比高达88%。

    在3D银幕大幅增长的情况下,3D电影也成了各大院线的“主菜”。从影院和3D眼镜生产企业的视角来看,3D眼镜租赁、销售及共享的全功能模式,可以实现自动“租售还”一体化,既方便消费者付费,又节省影院现金收支的人工,同时提升3D眼镜生产企业的现金流效率。

    但伴随着消费者协会的此次发声,上述格局将被打破。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让他们买单的做法确实不好,而影院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在整个产业链里面,还有很多其他角色,我认为谁真正受益,谁就应该来承担这个成本。国外都是由发行方来承担这个成本,他们会把价格包在电影票价中。”上述3D眼镜生产厂商高层对记者表示,“国内则没人说得清楚,大家都是模模糊糊,影院各有各的模式。最后由谁买单,我们也在讨论,但现在还没有清晰的结论。”

(策划 许洁)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