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方凌晨
港交所近日披露信息显示,河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资产”)已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目前,内地仅有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两家全国性AMC(资产管理公司)在港上市,如果河北资产成功上市,将弥补此前未有地方AMC登陆港股市场的空白。在业内人士看来,河北资产赴港IPO是一项重要探索,或为其接下来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化险、地方金融组织化险储备资金。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未来行业发展将回归主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快速发展。
或产生示范效应
资料显示,河北资产成立于2015年11月份,是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公司经营范围为“河北省范围内金融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处置,企业资产的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受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
在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之前,河北资产已于今年6月18日完成公司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20亿股。从股权结构来看,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达56.5%;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滦汇金发展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并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9.2%。
河北资产的招股说明书中多次提及公司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AMC。从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末,河北资产的资产规模为75.56亿元。利润方面,公司2022年实现利润0.98亿元;2023年亏损1.45亿元;2024年实现利润2.04亿元。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的原始价值计算,河北资产在河北省所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二。
河北资产此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也受到市场关注,若此次成功上市,其将成为内地首家登陆港股的地方AMC。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河北资产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可以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探索。若成功在港上市,将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同时,河北资产可以借此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提升公司经营的规范性和发展质量。特别是能够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为后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回归主业是大趋势
河北资产表示,近年来,监管政策注重引导地方AMC聚焦主业,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存量风险化解,地方AMC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是AMC的主要业务之一。未来,服务地方金融组织化险也将成为AMC的主要业务之一,而这类业务的发展的确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做支撑。”某地方AMC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金融监管部门已关注到相关情况。2024年8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了一则对“关于鼓励支持壮大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处置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建议”的答复。对于部分资本实力较弱的地方AMC,金融监管总局提到,鼓励、支持相关方面多渠道补充增加公司注册资本,发展壮大公司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督促地方AMC持续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和处置规模,进一步发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正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地方AMC监管办法。
记者从前述某地方AMC相关人士处获悉,金融监管部门前段时间已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地方AMC征求意见。
“整体情况就是监管将更加严格,管理将更加细致,处罚也更加严厉。未来,行业回归主业、回归本地将是大趋势。”前述某地方AMC人士表示。
杨海平表示,预计该政策落地后,地方AMC将进一步深耕区域市场,围绕金融不良资产经营这一主业,升级业务模式。同时,该政策将推动地方AMC提升内控管理、合规管理水平,在合规框架下探索多种模式,在盘活资产、服务经济方面发挥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