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雨瑶
根据IDC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81.9EFLOPS(EFLOPS是衡量计算设备每秒浮点运算能力的单位)。
AI算力需求井喷,带动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高增长。近日,算力产业链上市公司纷纷披露2025年半年报或半年度业绩预告,记者梳理公告内容发现,多家公司提及,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基础算力设施的持续建设和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的稳步增长。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应用的普及推动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相关上市公司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算力产业链涵盖了服务器、光模块、数据中心等多个环节,随着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的激增,相关上市公司订单和业绩有望实现显著增长。”詹军豪表示。
例如,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567.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8.04万元,同比增长725.73%。公司表示,2025年上半年陆续签订多项算力合同,公司在算力业务的能力和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高效的并行处理性能及完善的软件生态系统,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光DCU(深度计算处理器)已在智算中心、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公司表示,整体经营状况持续向好,高端处理器产品在产业生态中的版图不断扩张,涉及的行业应用及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
此外,AI算力还推动了对光模块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特别是CPO(共封装光学)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数据中心功耗成本,同时提升算力网络传输效率,市场前景广阔。
今年上半年,相关光模块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呈现高增长态势。例如,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至44亿元,同比增长52.64%至86.57%。公司表示,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资本开支的强劲增长,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
同样作为光模块厂商,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易盛”)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亿元至42亿元,同比增长327.68%至385.47%。新易盛表示,上半年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的持续增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高速率产品需求持续增加,预计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不断攀升,液冷技术逐渐成为数据中心散热领域的主流选择,部分液冷行业龙头企业的业绩也同步保持高增长。例如,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增长17.54%。营收增长主要缘于机房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的增加。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表示:“AI算力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三重共振:一是技术迭代驱动硬件升级;二是相关产品实现本土化生产;三是政策与资本的双轮推动。在此背景下,高速光模块、AI服务器与算力中心、液冷与节能技术等高景气赛道已进入业绩兑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