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年内227家沪深公司斥资117亿元回购股票 主板公司回购金额占比超八成

2022-02-22 21:15  来源:证券日报网 邢萌

    本报记者 邢萌

    2月20日,中科电气发布公告,拟回购并注销部分股权激励对象的15.8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0.02%。

    沪深两市中,主板公司成为今年股票回购市场的绝对主力。《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月21日,年内沪深两市227家公司累计回购股票金额达117.48亿元。从参与公司数量与回购金额来看,主板公司分别以171家与98.01亿元居首,所占比重分别为75%和83%。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主要目的在于股权激励。主板上市公司资金实力强,现金流充裕,成为回购市场主力。后续,创业板、科创板公司有望持续增加。另外,回购并不代表股价会上涨,投资者需综合回购信息判断,谨慎投资。

    26家公司回购金额过亿元    

    合计规模占比达七成

    从今年情况来看,相较于主板公司积极踊跃,创业板、科创板公司表现相对平淡。

    具体来看,从参与公司数量来看,227家实施回购股票公司中,171家为主板公司,47家为创业板公司,其余9家来自科创板。从回购金额来看,沪深两市117.48亿元回购金额中,主板公司以98.01亿元占据首位,创业板公司以13.66亿元位居其后。

    以回购金额来看,斥资亿元回购股票的20余家公司成为第一梯队,同样以主板公司为主力军。

    数据显示,上述227家公司中,26家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累计金额达82.66亿元,占比总金额的70%。其中,26家中22家为主板公司,成为回购主力。

    “回购通常是上市公司彰显信心的举措,当前购回的股票主要是进行股权激励。购回公司流通股需要利用现金或融资,在当前市场风格偏好下,主板公司特别是部分蓝筹股估值相对较低,现金流相对充裕,成为流通股回购的主力。”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主板上市公司大多为成熟型企业,已经进入企业发展的成熟期,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较好,此类上市公司也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有能力回购股份。上市公司进入成熟期后,自身也需要通过股权激励增加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大部分情况下上市公司回购结合股权激励实施。”联储证券投资银行一部经理孙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之所以创业板、科创板公司回购情况相对较少,孙昉分析称,一方面,注册制下,创业板、科创板受到国内证券市场投资者追捧,上市公司市值较高,上市公司大股东认为上市公司股价较为合理,没有回购股份的原生动力;另一方面,大部分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规模较小,且大部分处于成长期,资金较为紧张,没有一定规模的溢余资金去回购股份。

    在北京阳光天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维嘉看来,后续创业板、科创板公司回购较少情况有望改善。他对记者表示,创业板、科创板企业为聚焦科技创新,主要分布于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核心团队成员及优秀员工,而大多数回购用途是配合股权激励方案。因此,创业板、科创板公司回购股票或持续增多。

    回购并不意味股价上涨    

    投资者需注意风险

    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回购相关规则,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

    今年1月初,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对相关规则进行了归并整合和修改完善,增进各方对规则的认识、理解,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有效回应市场需求。该回购规则强化监管执法,明确了回购期间相关主体发生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

    业内专家认为,回购并不一定是利好,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上涨,投资者应注意风险。

    “很多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后股价不涨反跌,反而由于股价下跌,回购股份实施股权激励,管理层及员工又不愿意参与,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孙昉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回购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上市公司所处的赛道及自身经营能力比回购更为重要。

    王世文表示,不少公司抛出大手笔回购之后,股价却一直不见企稳迹象。公司股价的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对公司估值较高、业绩预期不被看好等原因,单纯的回购难以拯救股价。

    王维嘉认为,回购多发生在市场行情不好、股价明显下跌过程中,不能仅以回购作为买入股票的依据,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去综合判断。投资者要重点注意回购金额、回购价格上限以及授予员工的价格等重要信息,以此来客观合理的判断上市公司回购的真实意图。

(编辑 李波 白宝玉)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