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矫月
8月16日晚间,蔚蓝生物公布2021年中期业绩。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2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4.1万元,同比增长39.54%。饲料限抗、减抗带动替抗产品需求增长以及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带动的饲料酶需求增长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蔚蓝生物表示,替抗产品及综合服务方案助力食品安全,提升了终端产品溢价。公司在抗生素替代上整体布局,形成了多元化用酶方案。公司的替抗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上,也同样体现在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上。公司从饲料端品质控制、体内外消化道模型、饲料原料数据库、养殖端动物疫病及药物残留监测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与产品相结合优势更明显。
东兴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养殖减抗是长期过程,目前没有单一有效地替抗产品能够完全替代饲料抗生素添加剂的作用,而在替抗产品中,益生菌、有机酸和酶制剂等对生猪养殖效果得到一定验证的产品的需求提升将更为显著。
公司饲料酶制剂的成长逻辑在半年报中也得到验证。在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养殖产业持续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养殖端寻求更为低成本的饲料原料替代成为迫切需求。
2021年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要求研究建立生猪、肉鸡和蛋鸡等代表种高效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体系,分别制定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加快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进程。
半年报显示,蔚蓝生物持续多年在非常规原料上的研究积淀,助力饲料原料完美替换。公司VLAND-PCP定制酶方案(基于饲料酶应用大数据系统的精准定制)平台,可以有效的解决非常规原料的消化吸收和加工的问题,提高饲料转换效率,增强畜禽的生长性能。平台得到了很多大客户认可,认可度持续提升。
而在原料替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酶制剂的应用。据业内人士介绍,除常用的玉米、豆粕外,很多农作物的副产物中都富含大量蛋白,例如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葵花粕等,都可以用于饲料生产中,但是在过去饲料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有限,对于原料的处理能力偏低,随着生物发酵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副产物以及小麦、大麦、高粱、木薯粉等都可以代替部分的豆粕和玉米。这个替代过程自然带动饲料酶的需求增长。饲料酶兼具促消化降解和补充作用,同时还能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
蔚蓝生物表示,主导产品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处于成长阶段,未来将主要受益于国家对安全环保、食品安全的逐步重视,市场前景广阔。
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在报告期内启动了为期五年的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若达成,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8.06%,长效激励机制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