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厚植“人工智能+”创新沃土 挖掘金融场景价值潜力

2024-03-11 01:22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李冰

    凝聚共识、擘画未来。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AI)、网络安全等话题成高频词,广受业界关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工智能+”等内容,引发了众多金融科技企业从业者的共鸣及广泛关注。企业端如何抓住风口、抓牢风口、乘势而上?政协委员们带来了诸多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提案。同时,不少机构在受访中表示,对人工智能领域要加大规划投入。

    “人工智能+”赋能提速

    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针对全面推进“AI+”行动等方面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认为,当前,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关键任务,构建技术、服务和应用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方面的巨大潜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杨杰建议,第一,统筹推进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的协同发展,筑牢“AI+”发展根基;第二,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打造“AI+”产业高地;第三,探索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厚植“AI+”创新沃土。

    “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加速来临,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引发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应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拔节向上。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在数字经济领域,2023年前三季度,430家深市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大数据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28.02亿元,AI算力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1亿元。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可达5784亿元,增速达13.9%。

    “未来要不断实现新的价值增长,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为了实现这一远景,有两个方向至关重要,首先,必须充分重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数据要素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激发数据要素新价值。”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何征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机构端布局正当时

    当前,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正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落地。多家上市银行曾在财报中发布大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信息,大型银行均在开展不同程度的AI大模型应用探索。比如,农业银行在2023年半年报中提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依托自主研发的AI创新能力体系,积极探索AI大模型应用。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围绕知识检索、答案推荐等领域,研究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

    科技型机构方面,2023年以来,包括蚂蚁集团、度小满、马上消费金融等纷纷推出了金融大模型相关应用纵深布局。

    在机构端人工智能布局方面,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机构、企业端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布局路径要充分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提升服务的效能。深度应用金融科技,有助弥补科技型企业信用数据较少等不足,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有效性。既要加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投入,也要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方面下功夫。”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行业运行效率,促进金融行业向智能化发展。从金融的业务环节来说,人工智能主要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支持活动等环节中获取增量业务、降低风险成本、改善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价值创造力突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行业竞逐,不进则退。多家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了深耕AI和数据技术领域的规划。同时,面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AI+安全”应用被广泛提及。

    何征宇表示:“从企业端来看,坚定投入人工智能,最终目标要面向产业,帮助社会去做产业升级。在实现这个突破中挑战很多,需要充分看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关键性,充分意识到安全可信的技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提早布局,重点投入。”

    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孙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浪潮推动下,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增强数字化服务能力,同时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企业端应深刻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变革。它不仅可以提供数据挖掘和洞察力,自动化和效率提升,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还能促进创新和新业务模式的出现。公司未来仍会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布局及深耕,紧紧抓牢数字化深入发展的新机遇,利用AI驱动的数字化赋能服务。”量化派执行董事李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另外,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及生成式AI大模型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对创新发展“AI+安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供给侧看,开展联合创新,围绕攻防实战和应用场景实现“AI+安全”尖端技术研发突破;二是从需求侧看,强化政策牵引,推动“AI+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三是从人才侧看,壮大“AI+安全”领域的实战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机构端应该改变传统安全堆砌产品的模式,以“安全即服务”的理念优化人工智能布局路径,在风险防控方面,围绕金融科技和底层技术研发等领域,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借助科技创新赋能风控管理,健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推动风控体系从传统模式向新质生产力转变。最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