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蓉
11月19日,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消息,自2025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将免票开放,游客可通过线上预约方式进入景区。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已有山东潍坊沂山风景区、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景区、浙江杭州西湖景区等5A级景区试水免票模式。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个景区通过免票吸引游客,带动周边酒店、民宿、餐饮、文创等消费增长,重构文旅产业价值链,反映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逻辑,有助于提升景区整体经济效益和游客体验。”
免票效果显现
据悉,灵隐飞来峰景区原本门票45元,12月1日起免票开放之后,游客将无需支付门票费用,只需要提前1天以上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搜索“杭州灵隐飞来峰”小程序预约入园名额。
免票效果立竿见影。携程数据显示,11月19日当晚,杭州主城区及西湖景区周边酒店的搜索量环比增长58%,其中高端民宿和文化主题酒店预订量涨幅最为显著。
事实上,早在2002年,西湖免票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免票开放的5A级景区,已印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免票开放的西湖不仅为杭州提升了美誉度,而且延长了游客在杭州停留时间,让当地旅游收入不降反升。
目前,全国范围内,免票景区正在从“个别案例”演变为“发展趋势”。
比如,今年国庆假期后,山东潍坊沂山风景区推出“山东省户籍居民免门票”政策,迅速点燃山东游客的出游热情,形成一波错峰出游的小高峰。
各地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例如,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广东省为参赛人员与观赛游客提供了多样化游览福利。其中,广州白云山、深圳华侨城、韶关丹霞山、肇庆星湖、江门开平碉楼、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古龙峡旅游区等景区面向参赛人员提供首道门票免费福利。
并非“一免了之”
景区免票并不是“一免了之”,而是对景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取消门票收费后,景区不仅需要加强游客服务等工作,以保障在客流增加的情况下的景区秩序和服务品质,而且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实现以‘客流量’换‘收入增量’的价值重构。”
多家旅游行业A股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在采取阶段性门票免费策略的同时,进行创意活动,并且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打响景区品牌。
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不仅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天目湖山水园景区面向全国人民免票活动,而且还充分利用“苏超”给当地文旅产业带来的热度,提升景区流量。“苏超”赛事期间,该公司组织了啦啦队为常州队加油助威、请热心观赛市民和球迷喝天目湖砂锅鱼头汤、观无人机灯光秀等。结合赛事进度,该公司还阶段性推出“光头闪耀免票”“赵姓游客免门票”等创意营销活动。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交易所互动平台表示:“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持续推行‘冬游西藏’系列活动,‘免门票’等奖补政策与跨省旅游专列、消费券补贴有机结合,激发了西藏旅游淡季的市场活力。公司将深挖林芝、阿里等地丰富的冰雪、生态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淡季市场转化效率和盈利能力。”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地标和公园类景区免票,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大幅吸引客流。但并非所有景区都适合免费开放,在生态脆弱的景区,则需要通过门票调控客流,保护资源和环境。各景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游客承载力灵活制定门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