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寇佳丽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点题民间投资,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给予民间投资强有力的支持。
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鼓励开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参与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消息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近日组织集中向民间资本新推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
从地方层面看,4月份,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依托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建立2025年云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共纳入382个项目;5月份,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的力度,每年将200个项目纳入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6月份,北京市正式启动2025年首批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工作,拟推介项目共计119个,总投资约1244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约429亿元。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落实,持续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3.9%,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9.6%,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8.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5.0%。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当前,新旧动能转换,民间投资呈现出多个特点,比如对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参与重大项目的范围正在扩大,持续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赛道突围等。整体看,民间投资的强大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与此同时,民间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诸多发展壁垒。“民间投资区域分化明显,民营企业在用地、用能等指标获取上仍受制约,民间资本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今后,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破除发展壁垒,各方至少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简化审批流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推动民间资本在更多领域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建立专项协调服务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民营企业;四是强化宣传和引导,提升社会对民间投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编辑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