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员会近日召开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从清理涉税招商、叫停地方各类奖补招商引资,到规范“基金招商”,再到“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未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流程、承诺等将更加公开透明。
近两年,我国发布多个文件,均指向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制度,打破过去拼资源要素、拼土地政策、拼财税补贴的“内卷式”招商。从长远来看,这将倒逼地方政府着眼差异化竞争,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实现市场化资源配置,避免产业同质化扎堆和公共资源浪费。
越早转变思路,就越可能占得先机。一方面,要全面梳理过去出台的各类招商政策和产业政策,重点查找是否违反政策和规范要求。同时,按照已制定实施的“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保障存量合同履约。另一方面,探索开展市场化招商机制改革,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以市场化方式统筹利用土地、厂房、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的要素储备。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降低企业成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投资环境。
在新形势下,如何尽快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转观念,从过去粗放型、内卷式向拼产业生态、配套服务、场景应用转变;要强链条,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进“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集群式招商;要建生态,实行政府“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高校科研机构“链创”支撑的“三链”工作机制,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融合”的产业生态;要拓场景,开展以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的应用场景招商。例如,湖北省就聚焦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智能化等需求领域,建立场景清单项目库,发布场景创新案例,引进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场景建设,构建场景招商生态。
城市在选项目,项目也在选城市。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地方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投资目的地,而不仅仅被优惠政策吸引。让企业放心托付,各地得有靠得住的办法、管用的政策、省心的服务。
地方应继续苦练内功,在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人力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各项成本。在招商“工具箱”里挑选更科学的工具,如产业基金、引导基金等“耐心资本”,以全方位的产业服务培育产业生态,让存量和增量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