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上市公司丰富消费“菜单”

2025-07-03 23:4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丁蓉

    7月3日傍晚,深圳布吉长龙夜市“烟火气”正浓。《证券日报》记者现场探访时看到,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开了20多年的“肥姨番薯粥”、街边不起眼的“潮汕鱼粥”、地道的“大埔腌面”,在这里都能吃到。

    进入夏季,各地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夜市、夜购、夜娱、夜游、夜秀等业态红红火火。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育发展夜经济,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增强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夜经济蓬勃发展,今年夏季多地呈现出许多新亮点,包括夜间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夜间公交提升夜经济的便利性等。”

    多地出台措施支持夜经济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推出了消费场景丰富的夜生活节。上月,2025上海夜生活节启动,本届夜生活节将从6月份延续至9月份。围绕夜购、夜食、夜秀、夜娱、夜游、夜动、夜读7个维度,上海推出了首批130个夏夜特色活动。据悉,首条夜生活节上海公交专线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开启,每周五、六、日14点至22点运营,专线涵盖BFC外滩金融中心、上海新天地、兴业太古汇、久光百货、上生·新所等五个商业地标。

    贵州贵阳则初步构建起“5+10+25”(即5个核心商圈、10个区域商圈、25个特色街区)的城市夜间消费空间布局,持续释放夜经济活力,推动城市消费提质升级。

    为推动夜经济的繁荣,各地还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早在今年1月份,《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发布,提出从商业、旅游、健康、研学、展演等5个重点领域着手,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夜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鼓励各类商业场所和主体在适合地点规范开展店外促销和外摆经营活动,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省市联动开展“水韵江苏”主题夜间文旅消费促进活动。鼓励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延长营业时间。推动夜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延长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开放时间。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期间,省直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这是江苏省首次出台关于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今年4月份,《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发布,提出做强“Young城Yeah市”品牌。支持首批15个羊城夜市先行区优化升级、拓展场景,培育孵化10个以上夜间消费亮点项目,打造常态化市场运营阵地。加强市场资源导入,行政配套保障、优化夜间监管模式,持续提升夜间消费活力。

    上市公司积极参与

    零售、食品、文旅、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夜经济,创新场景、更新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夜经济消费“菜单”。

    各地零售企业是拓展新消费场景的重要主体。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夜经济、广场经济,开展“龙虾啤酒节”“龙虾电音节”“千乡万品赶大集”等特色市集营销活动60余场。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节假日、热点IP打造主题展览、夜间经济等,增强客户到店驱动力。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繁荣夜经济,促进消费回补,融合夜巷、潮π街区,丰富业态,持续打造区域核心,给顾客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食品企业也积极抢滩“夜经济”。例如,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收编改造或投放“安井烤肠”地摊车,重点覆盖夜市、步行街和教育培训机构周边等消费场景,市场反响热烈。

    为打造夜游新场景,文旅企业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其与夜游项目有机结合。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佛山项目积极打造一日游经典线路,把游西樵山、看《广东千古情》、品尝当地美食串联起来,持续培育夜间市场。宋城演艺方面表示:“目前来看,夜间场对香港团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起势较快,口碑也非常不错。”

    夜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厂商也是夜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一江两岸”城区段的灯光秀配套设备项目。该项目已成为当地的一大夜间风景线,充分展示了公司在高附加值灯具领域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显示,我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经济堪称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的‘晴雨表’,创新是点燃夜经济的关键,要丰富夜间消费场景,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扩充夜间消费‘菜单’。”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