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财政政策加码、货币政策稳中偏松,扩内需仍是重点

2023-12-13 16:22  来源:华夏时报

    2024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12月11日至12日,定调明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和12月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相同,此次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从经济形势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是偏扩张的,减税降费和政府支出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减税降费还有可以挖掘的空间,大概率将继续进行加码。”集美大学经济学教授黄书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因此,按照要求,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财政政策加码,货币政策稳中偏松

    按照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财政政策方面,今年10月,中央新增万亿国债将赤字率由3%提升至3.8%左右,且资金跟着项目走,而非切块划分等或已体现出财政政策思路。预计2024年,赤字率或仍可突破3%,同时资金分配更加注重效率,或更多倾斜项目储备较多、在建项目较多的地区。

    黄书猛也认为,不排除赤字率突破3.5%的可能。

    “偏扩张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将会加大减税降费;另一方面,政府支出补贴也会相对增加,这涉及预算平衡,主要看明年的赤字率,我认为不排除放宽至3.5%的可能。”黄书猛表示。

    按照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测,2024年预计专项债在3.8万亿—4万亿元之间,赤字率预计3.5%左右对应国债+一般债约为4.6万亿元,叠加剩余5000亿元国债增发,政府债加总之后大致为9万亿元左右。投放节奏层面,预计类似2022年,政府债发放前置,财政发力前置。

    “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会议要求。

    此外,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还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或指向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将适时适度发力,增强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赵伟表示。

    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稳中偏松”是2024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一季度央行大概率降准或降息。

    此前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较强“宽松”信号的背景下,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偏宽松”信号符合逻辑与常理。

    扩大内需仍是重点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我国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的困难,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同时,国际方面,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搅动。

    “时隔4年,美国宏观经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库存周期。随着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消费增速承压下行,美国失业率大概率在2024年上行。”郑后成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同时,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那么,扩内需后续如何发力?会议指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从扩大内需这个角度来说,建议明年以相应的财政政策跟进。原来有很多补贴,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类的补贴,对全面振兴乡村和扩大内需来说都有明显效果。同时,乡村的主要问题是公共产品供给比较欠缺,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比如说医疗、教育这些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我国高质量发展。”黄书猛表示。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