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青海:荒漠中打造全球最大有机枸杞基地 打响“柴达木”品牌

2022-12-30 20:5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立平

    世界枸杞看中国,有机枸杞看青海。目前青海省约有70万亩枸杞基地,其中20万亩为有机枸杞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枸杞种植地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由于青海的枸杞基地大多是从戈壁、荒漠中发展起来的,当地枸杞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减碳增汇方面成效明显,其高原、有机的品质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才让旦周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青海省现有枸杞基地主要聚集于平均海拔2800米至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这里素有“地球第三极”“世界超净区”之称,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零工业污染源,气候干洁、雪水纯净,成就了青海独特的“高原大枸杞”品类,青海省发展有机枸杞产业优势明显。

    据统计,青海省从事枸杞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合作社达到260多家。其中,34家企业获有机枸杞认定。

    才让旦周表示,目前,青海省枸杞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左右,不仅带动当地20万群众致富增收,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近年来,青海枸杞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等称号,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清单。

    九州证券青海管理总部负责人张武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她陪同公司投行人员深入枸杞种植基地及相关枸杞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青海枸杞企业及产品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相关枸杞企业客源稳定。青海柴达木地区独特的生长环境,使青海枸杞不仅颗粒大而且营养丰富,达到每50克少于280粒的国际特优级标准,青海枸杞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进一步打响青海枸杞的产地品牌,青海省于日前正式发布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logo,并发布了《中国青海“柴达木”枸杞白皮书》和《柴达木枸杞干果团体标准》。

    才让旦周表示,为了促进当地枸杞产业发展,青海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有机枸杞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青海省“十四五”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青海省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打响青海枸杞“柴达木”产地品牌,有助于提升青海枸杞的文化内涵和产品价值,有利于枸杞企业的销售和推广,将进一步推动青海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尚没有枸杞企业在我国证券交易所上市。青海省现有杞盛科技、大漠红、格广记枸杞在青海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张武伦表示,青海的枸杞企业很多是在柴达木的荒漠里成长起来的,在建设初期,为了防止风沙侵袭,企业在开垦枸杞基地的同时,还为枸杞基地栽种了大片的防护林,投入资金较多。如今大量枸杞树已进入盛果期,企业无论是加大研发投入,还是扩大品牌宣传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青海枸杞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旺盛。

    青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夏雪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海枸杞“柴达木”产地品牌代表了洁净的生长环境、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高端的产品品质,内涵丰富。青海“柴达木”产地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带动青海枸杞企业价值和软实力提升。目前,3家枸杞挂牌企业均已在青海股权交易中心的帮助下,成功获得融资。希望更多青海枸杞企业到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获得股交中心融资、规范、培育、辅导等方面的扶持,不断拓展企业生产能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强盈利能力。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