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信心加速恢复 专家表示明年经济有望实现整体好转

2022-12-16 08:2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吴晓璐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表示。

    11月份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迎来多重利好。金融市场“三箭齐发”,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维持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随着利好政策释放,近期A股持续反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11月份以来,截至12月16日,上证综指上涨9.51%。期间,北向资金积极买入,合计净流入834.92亿元。

    近日,多位专家学者公开撰文表示,国内利好因素持续释放,市场信心加速恢复,明年经济有望实现整体好转。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认为,经济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

    中国经济明年有可能超预期

    1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明显复苏态势,经济运行将整体好转。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不少,需要有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才能撬动投资信心、消费信心和买房信心。”陶冬表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工作会议。相信明年是中国政府投资大年,经济恢复正常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重塑信心。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市场人士一致认为,明年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将加大。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透露,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与防控方案即将出台。钟南山院士指出,新版方案有利于在积极防疫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新的防控和诊疗方案有利于不断地逐步放开,可以使得经济的发展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由于目前防疫政策优化和退出的路线图更加清晰,居民和企业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可能会明显提振。

    此外,消费反弹亦可期。汪涛预计,随着此前积累的超额储蓄和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消费和服务活动将大幅反弹。UBSEvidenceLab消费者调查显示居民储蓄水平高企,超过疫情前水平。

    “中国经济明年非常有可能超预期。”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程实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将会结束过去三年整体的熵增的阶段,开始迎来一个熵减的过程。全球政策的有所作为和有效协同是推动熵增转向熵减的一个核心的动能。2023年全球的滞胀格局也会延续,但是供应链的重塑、产业链的优化、结构性的调整和全球化的蓄势,也会为我们拾级而上培养一些新的动能。

    我国住房需求仍有结构性增长潜力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刘鹤表示。

    11月以来,监管部门出台多项举措稳定房地产市场,“金融16条”“第二支箭”“第三支箭”先后落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额度已经超过4万亿元,多家企业也已发布股权融资计划等,企业资金面有望进一步改善。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继今年出台“三支箭”措施支持房地产发展之后,明年对于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支持政策。今年主要是从资金面上来支持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明年可能会从刺激购房需求上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销售,从根本上来提升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改善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认为,从政策角度复苏信号已显,市场将在此信号引导下向长期的发展轨道回归。我国都市圈的住房“刚需”和“柔需”都仍有增长潜力。未来,我国住房需求将呈现结构性增长局面,34个都市圈是今后20年至3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将是我国住房需求的增长潜力所在。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