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金融体系适配性明显提升 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

2019-06-28 05:03  来源:证券时报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最新定位,拉开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序幕,这也成为上半年财经领域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体现的是金融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前几年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内涵,将防风险与调结构有机结合。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与此同时,调整现存的庞大间接融资结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强化金融供给的普惠性。因此,可以看到,科创板和普惠金融都代表着上半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结构调整的成果。

    改革是项慢工程,也是个长期任务。展望下半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会稳妥推进,不少分析人士预计,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继续加大对民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求解民企小微融资难题

    去年受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信用债“爆雷”、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等影响,民企融资环境一度恶化。政策层面及时反应,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民企、小微融资环境的政策“组合拳”,尤其是让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普惠金融成为当前大中小型各类银行共同聚焦的业务增长点。

    央行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家国有大型银行对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23.7%,已完成了全年计划的大部分,平均利率4.79%,比去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表示,对国有大行设定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是想发挥大行的“头雁”作用,依托它的资金、规模、网点优势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扩量降价带动降低全社会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将短期行为转化为长期成果。同时,要持续发挥股份制银行的业务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发挥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地方、管理灵活的本土优势,积极发挥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的场景和模式优势,引导在组织架构、内部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形成各自的特色。

    扭转金融机构对政府信用的依赖和“垒大户”倾向,提高金融供给的普惠性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曾表示,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普惠金融发展不能单靠银行之力。客观上,普惠金融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还要以比较低的成本放贷,就无法实现风险覆盖。对银行来说,基于数字普惠新业务模式创新,通过不断迭代,去寻找长期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从外部环境看,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支撑体系来促使银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共资金对银行的超额风险进行分担,也需要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引导,降低小微客户的成本。

    强监管防金融风险回潮

    整顿金融乱象、“拆弹”影子银行、金融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最近两三年金融领域的主旋律。进入2019年,尽管面对着外部环境的波谲云诡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舆论一度预期金融强监管会边际放松,去杠杆会暂缓。然而,从市场运行半年的结果看,强监管正成为常态化,金融防风险依旧任重道远。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金融体系积累了一些风险,这是正常的。目前正处于水落石出的阶段。我们按照依法依规的原则,正在稳妥、果断、细致、专业地处理这些风险和隐患。

    郭树清在论坛上也特别指出,目前国际上出现的放松监管使影子银行回潮的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要坚决防止结构复杂产品的死灰复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好脱实向虚问题,下大力气清理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资金。要让违法违规者及时受到足够严厉的惩处,监管部门必须敢于斗争,严格执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如果认真分析我国宏观杠杆率以及各个部门杠杆率的水平及其演变,就会认识到,在我国去杠杆的任务远未完成,它已经成为长期任务。由于高杠杆几乎构成一切金融风险的渊薮,去杠杆必须“警钟长鸣”。

    以改革提升

    金融体系适配性

    今年初开始发力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未来几年金融业的变革主旋律,可以预见,下半年金融领域发展的基调仍会延续上半年的趋势。不少分析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进一步加强对民企、小微的融资支持,并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还是相当大的,4、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已有所显现。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可能作出调整,宏观政策会边际放松,但不仅仅是小幅放松,预计会有更直接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出台。”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称。

    周景彤表示,当前“稳增长”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心,且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需要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一方面,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降息的必要性上升,更加注重引导银行贷款基础利率下行。

    6月26日的国常会上部署了新一轮支持民企、小微企业融资的一系列重磅举措,包括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措施,决定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制造业信贷投放等。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进一步强调对民企、小微的融资支持非常必要和及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为确保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民企、小微企业融资将在下一阶段经济稳增长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一大行普惠金融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去年以来大行发挥普惠金融带头作用的效果看,大行的加入对平抑小微企业融资价格、加强资金供给的作用非常明显。当前普惠金融支持政策较为频繁,但下一步要更多考虑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政策“齐步走”整体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此外,除了金融支持外,还要多端发力,尤其是政府公共信用体系的建设和法治环境的改善对发展普惠金融不可或缺。

    此外,防风险与金融业对外开放也会继续稳妥有序推进。正如刘鹤所说,将注重把握好处置风险的力度和节奏,在精准拆弹的过程中,要坚决阻断风险跨市场、跨区域的扩散和传染;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尤其在市场准入、平等竞争、保护产权等方面加快改革。

    进入下半年,银行业保险业新12条对外开放举措、富时罗素9月正式公布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等对外开放大事件值得期待。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建设和多渠道开放,将增强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中国金融体系的稳步改革,将在未来形成显著的“稳定器”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在形成类似的红利共振,未来20年间有望对国际资本产生持续而强劲的吸引力。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